株洲: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阶段探底渐趋回暖

来源: 时间: 2009-04-2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发展在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和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各项政策的作用下,表现为政策拉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为明显;同时也继续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实体经济增长趋缓甚至出现了下降,危机影响多方显现。从总体上判断,全市一季度呈现出政策拉动作用明显,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阶段探底渐趋回暖,微观效益出现下滑的运行态势。

    一、对目前全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

    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完成GDP191.3亿元,增长13.3%。增幅同比提高了2.4个百分点。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5.5亿元,增长5.7%,增幅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二产业完成90.4亿元,增长12.9 %,增幅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长12.2%,增幅提高3.1个百分点;三产业完成85.3亿元,增长14.9%,增幅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经济增长13.3%,一方面是受上年同期冰冻雨雪灾害同期基数明显偏低的影响,恢复性增长特征较为明显。另一方面,全市经济也受到国家为全面应对危机影响,全力启动内需的系列宏观政策拉动作用,消费、投资和部分工业行业稳步增长,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的平稳增长。如果考虑上年冰冻雨雪灾害影响,一季度全市经济实际增长11%左右,仍处在一个较高平台上运行。

    2、危机影响多方显现。从一季度全市工业生产、税收收入等方面情况看,株洲市实体经济遭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和延续。一是规模工业生产放缓,效益下降。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增幅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其中3月增长9.6%,比1-2月回落了6.8个百分点;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9.4亿元,增长3.6%,增幅回落4.8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9.5,回落16个百分点。二是财政收入增幅回落。受增值税政策调整和部分重点生产下降影响,一季度全市财政收入增长6.6%,增幅同比回落19.2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9.7%,同比回落了7.3个百分点。三是城市居民收入质量下降。一季度,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55元,增长9.3%,虽然增幅与上年基本持平,但构成可支配收入的四大项目中,有经营收入、财产收入、转移收入等三项增幅同比出现了较大幅度回落,支撑因素有所弱化;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139元,增长11.3%,增幅回落3.6个百分点,其中占农民现金收入八成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增幅分别回落了8和0.7个百分点。四是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全市普通高校毕业生1.7万人,已签订了劳动意向书不到60%;全市去年返乡农民工约为15万人,一季度真正外出务工仅占30%,有外出务工计划占20%,仍有50%左右的返乡农民工还留守在农村,主要是以在广东东莞务工返乡的玩具、纺织、电子、建筑行业人员居多,难于在本地安排就业。五是市场物价出现回落。一季度全市商品零售价格累计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98%、98.5%,同比分别回落了8.9和9.1个百分点。

    3、阶段探底渐趋回暖。一季度是金融危机加深影响和实施积极应对措施促发展相对峙的重要时段。受政策拉动快速效应和市场传导滞后效应的双重影响,反映全市宏观经济走势的部分先行指标如价格、投资和信贷等探底回暖趋势明显,但与微观经济主体有关的生产、销售和效益等指标出现下行,表现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走势不同步。从经济先行参考变量看,二季度全市有可能进入局部继续下滑、阶段探底渐趋回暖的阶段。一是工业用电量出现回升。3月份,全市工业用电量为3.5亿度,分别比1-2月平均水平、上年月均水平增长16.7%和6%,基本达到了上年工业正常生产月份的水平。二是从固定资产投资和银行贷款看,需求有所回升。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7亿元,增长33.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3亿元,增长34.5%,如果后期投资能继续保持30%以上,特别是工业投资能够高位增长,带动经济回升的机率很大。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44.8亿元,比上年同期多贷24.4亿元,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全部启动和工业新增贷款所致。信贷投放明显扩大,为投资增长提供了保障,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流动性。预计二季度回暖的行业会有所扩大,经济下滑有可能在3-4月阶段探底。

    二、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中的亮点

    1、农业来势较好,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一季度全市一产业增长5.7%,增幅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一是春耕备耕来势较好。主要农资产品价格稳中趋降,比较效益更加明显,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初步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86万亩,增长2.8%,其中优质稻增长5.2%。二是土地流转稳步推进。全市已有314家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组织协会流转土地面积166万亩,全市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700余户。三是畜牧业稳定发展。一季度出栏牲猪126万头,增长6.7%,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规模化养殖继续发展。四是人员结构得到优化。一季度,全市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161期次,培训农民工2.3万人次,加上部分有见识、有资金的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促进人员结构的优化。

    2、内需增长加快,增长动力结构积极转变。在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和启动居民消费的政策刺激下,一季度全市消费、投资加快增长,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提高。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9亿元,增长22.8%,增幅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实际增长25.3%,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城市市场增长25.9%,农村市场增长20%,城乡零售市场同步发展。全市贸易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长2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7亿元,增长33.3%,增幅同比提高20.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2亿元,增长34.5%,增幅同比提高21.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了较快的速度增长。1-2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为1.3亿美元,同比下降33.5%,其中出口0.67亿美元,下降33.5%。由于消费投资增长加快,出口下滑,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0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逐渐向依靠内需拉动转变。

    3、工业结构优化,增长绿色含量逐步增加。近年来,全市"两高一资"工业企业生产出现回落,工业结构得到优化。一季度,全市有色、黑色、化工、建材、火电和造纸等高耗能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30亿元,下降1%,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而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加工为代表的低耗能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36.2亿元,增长21.6%,增幅快于全市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受国家启动内需、扩大投资的政策拉动,占全市规模工业总量20%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幅达到了15.7%,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由于高耗能企业生产出现回落,低耗能企业生产提速,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7%,降幅明显好于同期的10.9%的降低率,工业经济结构逐步得到优化,经济增长的绿色含量不断增加。

    4、房市止跌回稳,量增价稳局面初见端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连续出现6个月下降。今年1-2月,全市房地产特别是现房销售有所回升,市场价格运行平稳。进入3月份后,随着株洲市有关促进房地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提振了市场信心。一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5.3%,结束了去年下半年以来连续6个月下降的趋势;商品房销售额增长32%,商品房空置面积下降10.2%,呈现出量增价涨的态势。

    三、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规模工业增长放缓。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87亿元,增长9.8%;实现增加值66.2亿元,增长11%,与2007年下半年逐月上扬的趋势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均出现了较大回落,增幅居全省第11位,比上年后移6位。据调查,受金融危机影响,一季度全市有45%左右的规模工业企业产能难于正常发挥,有近百家中小企业已全面停产,200余家企业开工率不到50%,其中以出口为主的陶瓷、烟花、有色和纺织等行业的中小企业尤其严重。从全市重点工业行业运行情况看,除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分别保持了25.3%、15.7%的高位增长外,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增长6.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继续疲软,下降23.4%。14家"5115"工程企业中,电力机车、中铁轨道和航空工业等3家企业来势较好外,株洲冶炼集团、智成化工、南车长江车辆株洲公司等10家企业生产下降。在生产下降的同时,产品价格也大幅下降,如建材玻璃价格下降20%,硬质合金下降17%,PVC产品价格下降30%。如果考虑上年同期冰冻灾害的影响,全市规模工业实际增长9%左右。

    2、财政增长压力加大。1-2月全市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受企业生产下降、固定资产进项抵扣和企业所得税退税等因素影响双双出现下降,进入3月份后,财税部门加大征管力度,特别是部分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良好,利税大幅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单月增长31%,呈现明显回升势头。但从目前的财经形势来看,总体情况仍不理想。一是规模工业增长乏力,株冶、智成化工、南车长江车辆株洲公司、天桥起重、钻石切削刀具等重点工业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生产经营情况不容乐观,影响了税收增长。27家重点调度的纳税企业大户,平均降幅达到28%。二是财政总收入增幅较低。近年来,株洲市财政总收入基本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幅,去年2月份受冰灾影响,也还有18%的增长,今年一季度仅增长6.6%,增幅回落明显,增幅居全省第10位。据初步测算,全市今年因税收政策调整将减少税收近10亿元,将影响全市财政收入增长12个百分点。三是财政收入质量继续下降。全市税收收入下降5.1%,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68%,同比下降8.5个百分点。

    3、居民收入增长受阻。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全市外向型企业,基础材料工业等发展趋缓,企业效益下滑,居民收入增长难度空前加大;大批返乡农民工就地转移困难,加上农产品如牲猪、食用油、时令蔬菜价格下跌,工薪收入和经营收入将大幅减少,影响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要启动居民消费,需要有稳定的收入和增长预期。居民收入增长受阻,必然对后期的消费稳定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并保民生的财政支出压力。

    四、应对危机的对策建议

    一季度全市经济增长减缓,有全球金融危机的导致需求减少的客观原因,更多的还是产业结构和发展后劲的问题。要抓住重点,从长远和近期两个层面考虑,积极应对,化危为机,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1、从长远来讲,就是要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株洲市经济外向依存度低,进出口总额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远远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客观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对株洲市产业发展影响的原因,主要还是株洲市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结构不优、产业链条不长、产品市场不宽、产业集群不大、技术含量不高造成的。这种产业结构在国家上一轮国家实施"双防"宏观调控政策中就已经受到影响,此次金融危机只是将影响程度进一步加深了。一要下大力气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抓好各签约项目的落地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特别是要加快在建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企业的责任,确保项目尽快投产达效。二要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抓住当前国际市场设备价格走低,国家实施进口设备财政贴息、固定资产投资进项税可抵扣的有利时机,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设备,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努力提升工业装备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抓住当前企业优胜劣汰的时机,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加快企业优化重组步伐,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聚集度。要实现由过去一位主要领导联系一家企业向联系一个产业的转变,进一步强化发展产业集群的意识。

    2、从近期来讲,就是要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金融危机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产业的影响程度不一,解决的办法也不相同。一要加强调查研究。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要围绕当前宏观形势和国家调控政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深入企业调研,加强对企业特别是规模工业、"5115"企业的经济运行的调度、分析和监测,全面落实各项政策和措施,全力做好服务工作,要充分发挥企业主力、政府推力、信贷助力的合力作用,为企业发展营造发展氛围,创造宽松的环境。二要全力促进就业增长。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蔓延,新增就业难度加大,企业效益下滑,居民收入增长严重受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特别是广大的返乡农民工,这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笔巨大财富,要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提高培训针对性,促进返乡农民在本地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三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在收入增长受阻,收入增长预期下降的情况下,居民消费的不确定性将导致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使得居民当期收入不能当期消费,从而影响后期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所以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居民消费顾虑,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 庄云庭]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