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株洲市县域经济支撑作用明显

来源: 时间: 2009-05-0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全市经济遭受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实体经济增长趋缓甚至下降。在国家启动内需系列政策措施和有效拉动下,今年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191.3亿元,增长13.3%,比去年同期增长2.4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国、全省7.2和0.2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好于全市总体情况,增幅超过城区经济,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一、县域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1、经济运行总体呈快速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市县域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4亿元,增长16%,城区经济实现生产总值87.3亿元,增长11.3%,县域经济增幅高于全市2.7个百分点,高于城区经济增幅5.7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有力的支撑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各县均保持了15%以上的增幅,承接了上年度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

    2、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此次金融危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相对较小,加上中央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重大部署,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一季度全市县域一产业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实现增加值13.9亿元,增长6.2%,增速快于城区0.4个百分点。

    3、工业保持较好增速。一季度,全市县域经济实现工业增加值42.2亿元,增长19.4%,高出全市增幅7.2个百分点,高出城区经济12.6个百分点。其中县域经济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6.1亿元,增长22.7%,高出全市增幅11.7个百分点,高出城区经济17.7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为57%,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增长6.3个百分点,较好的支撑了全市规模工业的增长。

    4、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在华新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唐人神生猪一体化产业姚家坝项目、茶陵洮水水库等大型项目的支撑下,一季度全市县域经济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亿元,增长38.7%,高出去年同期6.1个百分点,高出全市增幅5.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6亿元,增长55.3%,高出去年同期13.9个百分点,高出全市增幅20.8个百分点,对全市城镇固定资产增长的贡献率为46.9 %。

    5、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在“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假日经济等要素的影响下,一季度县域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亿元,增长24.5%,高出城区经济1.7个百分点,高出去年同期5.6个百分点。

    6、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在全市财政总收入仅为个位数和城区财政总收入负增长的情况下,一季度县域经济实现财政总收入7.2亿元,增长19.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3亿元,增长24.5%,高于全市4.8个百分点。

    二、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主要原因

    1、去年同期基数低。去年全市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冰灾,经济遭受到严重的影响,部分工厂停产,居民外出消费不便,同期基数相对偏低。今年虽然发生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然而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拉动内需政策支持和资金援助下,经济并未出现严重的下滑,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如果考虑上年冰灾影响,县域经济实际增长13%左右。

    2、二产业的强劲拉动。一季度,县域经济二产业表现抢眼,完成增加值47亿元,增长19.8%,占全市比重的52%,增幅高出城区经济增幅12.2个百分点。县域经济二产业成为拉动全市二产业的主要力量。返乡农民工的当地就业,也为各县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这些企业的正常运营。

    3、消费的强烈刺激。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央颁布一系列政策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确保增长。政府发放消费券,启动“家电下乡”活动,扩大农村消费,使农村消费进入高热状态。一季度,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亿元,增长16.9%,占全市零售市场份额为33.6%。全市下乡家电8848台,实现销售收入1511.3万元,其中,醴陵市有3632件产品进入农家,炎陵县47个网点半月销售家电310台,销售额达到30.7万元。

    三、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一季度县域经济保持了较稳较快的发展,仍然有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尤其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加深,这些因素可能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障碍。

    1、规模工业基础仍然薄弱,增速放缓。虽然一季度全市县域经济规模工业保持了22.7%的增幅,然而,所占全市的比重仍然较低,仅为39.4%,而县域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为49.9%,规模工业比重相对于增加值比重偏小,规模工业有待进一步发展。而工业产品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出口市场萎缩,订单减少,产品积压,使得县域经济规模工业的增幅在逐步放缓,增幅比2008年全年增幅下降了10.8个百分点,比1-2月增幅下降了7.8个百分点。各县相当部分中小企业出现全面停产和开工不足的状况,以出口为主的陶瓷、烟花、有色和纺织等行业尤为严重,一季度醴陵市规模工业增幅为17.6%,比去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攸县、炎陵的增幅也不同程度的低于去年同期。

    2、新上大型投资项目不多。一季度投资实现较快增长的部分原因是去年年初项目建设开工不正常,基数低。今年中央和省市拨款加大投资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但是全市仍然缺乏新开工大型项目的支撑,特别是亿元级大型项目的开工,招商引资力度不够。一季度,县域经济实际利用内资6.01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0.36亿元。目前支撑县域固定资产投资的大都是去年的结转项目,新上马的大型项目寥寥无几,尤其是工业投资项目不多,影响到县域经济尤其是工业发展的后劲。

    3、农民增收难度仍然较大。当前,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外出务工,然而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返乡时间提早,外出务工时间有所推迟。全市返乡农民工达到15万,有8万仍滞留在农村,本地劳动力市场难以快速消化众多劳动力,闲置劳动力增加,拉低了农民收入。一季度,县域经济农民人均纯收入2082元,增长10.9%,增幅低于城区经济4.9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4个百分点。

    四、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壮大县域经济是个复杂工程、系统工程,需要积极借鉴,不断探索,推陈出新。

    1、加快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帮助企业渡过金融危机。要帮助企业解决当前生产发展的困难,利用政策引导,拓宽融资渠道,扩展国内市场,解决企业资金链和产销难题。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紧密衔接的路子,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市县产业有机整合,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合理的配套协作关系。

    2、加大全社会投资力度,加大大型项目建设力度。按照2008年底省委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总体要求,县域经济要立足于扩大投资,以投资带消费,促就业,拉动经济发展。把投资和大型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尤其是大型投资项目的引进和建设,确保经济发展的后劲。

    3、加快推进县域特色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力在于特色。要学习经济发达地区加快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要结合各县本地优势资源,利用纵横株洲的便利交通,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发展特色产业,打响本地品牌,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4、 加快城镇建设,壮大园区经济,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要把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有效载体,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以改善县域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的公共产品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的积聚优势,以产业的集聚带动人口的集聚,统一产业和园区规划、布局,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最终促进城镇的繁荣,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 谈青]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