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生猪价格从2007年初至2008年4月曾一路升高,收购价格高达18元/公斤。但自2008年8月份后,收购价格开始持续下跌,2008年10月降至13元/公斤,到2009年4月底,生猪出栏价平均为9元/公斤,较价格最高时下跌了50%。农民养猪出现亏损,饲养户开始出现恐慌,部分本应扩建和新建的规模场户只能消极等待,养猪业再次面临挑战。为准确把握生猪生产动态,株洲市农调队深入农户、大型养殖场,对株洲市生猪养殖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据了解,近几个月来,生猪饲养是亏本经营,养得越多,亏得越多。部分饲养散户已经抗不住价格下跌的压力,不得不退出养猪行业,只有年出栏几百头、上千头的大户还在硬撑着,期待价格回升,转亏为盈的那一天。
一、生猪养殖严重亏损的主要原因
(一)饲养成本高
1.仔猪成本。据了解,当前出售的生猪均为前3个月左右进的仔猪,而当时每头30公斤的仔猪要480元,现在仔猪跌到了360元。
2.饲料成本。玉米、豆粕等主要原料价格基本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自繁自养的生猪,从繁育到出栏约需800斤饲料,饲料成本约960元,每斤饲料的价格约在1.2元左右。
3.其他成本。一头能繁母猪一年的防疫费用是50元,生猪的防疫费用是每头30余元。另外,猪场建设成本、人力成本等在养猪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10%。
(二)产销不平衡
1.生猪存栏大幅度增加。在2007年猪价高涨时,能繁母猪数量大幅增加,使商品猪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猪出栏量大幅增加。据统计,2008年,株洲市共出栏生猪423.6万头,能繁母猪存栏26.09万头,同比分别增长7.02%和13.14%。
2.生猪消费量下降。由于目前株洲市生猪不能进入广州市场,外销渠道变窄,同时受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猪肉消费量下降幅度较大。
3.甲型流感疫情的影响。自从北美出现猪流感以来,生猪价格一下陡降,群众购猪肉的欲望减弱。
二、对生猪生产的建议
1.设立生猪收购最低保护价。猪肉价格是影响生猪生产的根本因素。根据生猪价格波动周期规律,在价格低的时候,养猪户怕赔钱,宰母猪毁猪舍,导致生猪存栏数锐减,肉价飙升。因此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制定出台生猪收购最低保护价政策。建议保护价格定在与养殖成本持平或者略高的价位,基本保证大多数养猪户不严重亏本,以保护养殖户的积极性。
2.对“中间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当前,株洲市生猪收购价格迅速回落,但猪肉销售价格并没有同步回落,原因是“钱”被屠宰和销售这个中间环节赚去了。“定点收购、定点屠宰、定点批发”的僵化模式造成市场缺乏竞争性,并导致出现一定程度的垄断牲。对“中间环节”进行规范管理,控制屠宰和销售所得利润过高,真正让饲养户得到应有的实惠是当前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3.设立农民养猪风险保险制度。为保障生猪养殖户的最大利益,政府部门应该组织成立风险调解基金。无论畜牧产业、畜牧产品价格怎么波动,农民都应有保障。如果价格低了,基金就补助农民、农户;如果价格高了,养殖大户、畜牧企业就可拿出一部分钱放在基金里面备用。另外,保险公司应对养猪场、养猪户在生产养殖过程中的各种自然灾害、各种疫病、意外事故承担责任。
4.各级政府应及时启动调控预案。今年年初,由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签发了《防止生猪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现在株洲市猪粮比处于5∶1,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建议政府启动三级响应,增加必要的中央和地方冻肉储备。同时,由于养猪其它方面成本上升,建议将猪粮盈亏平衡点由5.5∶1提高到6.5∶1。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 李玉玲]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