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株洲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升级,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4亿元,日均零售额近亿元,名义增长19.6%,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9%,比上年加快5.1个百分点。
一、大众餐饮消费快速增长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旅游休闲消费不断升温,外出就餐的人越来越多。2009年,为扩内需、保增长,株洲市出台了推动旅游以及降低住宿餐饮业水电气价格等多项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举办了“中华茶祖节”、“株洲炎帝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推介株洲旅游,清明、五一、端午等小长假以及国庆、中秋黄金周期间,来株洲的游客特别是自驾游客大量增加,带动了住宿餐饮业消费。在政府的引导与鼓励下,红色旅游、农家乐发展迅速,全市餐饮业呈现多类型、多形态的适应居民需求的丰富格局。2009年,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5.87亿元,增长21.2%,分别高出批发业和零售业零售额增幅1.6个和1.8个百分点,增幅居各行业之首。其中,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7.34亿元,增长26.2%
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增速明显加快
2009年年初,株洲市限上批零贸易企业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4月份当月全市限上批零贸易企业零售额仅增长6.7%,1-4月累计增长15.8%。面对销售市场不旺,销售增幅不快的形势,商品流通企业沉着应对,改变经营策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扩大零售份额。如医药批发企业株洲市正翔医药有限公司、茶陵县双鹤医药有限公司等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纷纷增设销售网点,向乡镇延伸,便民消费,以增加营业收入。株洲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商场提质改造、增加连销网点、开展多种让利促销手段扩充市场保增长,全年完成零售额13.94亿元,增长12.1%;开业两年的外资企业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适时调整商品结构,增加办公家具等大件商品,不断刷新销售业绩,全年零售额增长2.4倍。中石化株洲公司得益于新一轮成品油涨价和汽车、摩托车销量及保有量大幅上升的影响,零售额增长22.4%。龙头企业的强劲增长,成为推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1-12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78.35亿元,增长23.8%。
三、城乡市场共同繁荣
在城市,各类大型会展、节庆活动大大增强了市场人气。株洲第四届汽车消费节成交额超过2亿。10月份炎帝服饰商务节升级为省级会展活动,共计带动芦淞服饰城内举办各类贸洽会2000多场,合同成交金额达80多亿元,会展项目还拓展到服饰机械展销等上下游领域,本届商务节举办期间,直接或间接拉动株洲市餐饮、住宿、娱乐休闲业的有效消费10亿元以上,芦淞市场群销售呈现出历年来最火爆的景象,芦淞区全年实现市场成交额213.2亿元,增长23.7%。在农村,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启动以来,株洲市共设立“家电下乡”销售网点534个,辐射到全市所有乡镇。全年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31155台,销售金额2.58亿元。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申报销售额4.34亿元,申报车辆35625台。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37.8亿元,增长21.3%,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26.6亿元,增长16.6%。
四、热点商品消费明显
在各项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刺激下,车市“井喷”,房市升温。2009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中,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近12亿元,增长51.3%,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带动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1.5%。2009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29.9万平方米,增长21.3%,商品房销售额109.7亿元,增长42.3%,与住房消费相关的五金电料类、建材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分别增长52.6%和35%。在价格与需求的比重推动下,粮油食品和饮料烟酒类消费增长25%,中西药品类增长38.3%,化妆品类增长42.3%。家用电器新一轮热销已经显现,新型、性价比更好的产品如液晶电视、滚筒洗衣机、节能变频空调等成为居民更新换代的首选,全年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实现零售额5.57亿元,增长21.9%,其中液晶电视机销量增长1.3倍,零售额增长53%。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 黄赛君]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