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受益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株洲房地产行业摆脱2008年下半年以来下滑局面,全面回暖。全年完成投资跨上百亿台阶,创下了楼市历史新高,多样化的需求共同发力,成就了株洲楼市辉煌的一年。
一、宽松政策推动 楼市全面回暖
2008年底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住房消费,国家及时出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信贷额度大幅度增加,缓解了开发商资金紧张的局面,同时还出台了降低购房首付款比例、下调货款利率、减免交易环节税费等一系列鼓励住宅消费的政策,扩大了一部分市民的购房能力,宽松的政策环境为市场快速回暖奠定了基础,随着开发企业信心的增强,开发市场继续演绎火热行情。数据显示,2009年3月份以来,投资总量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全年有开发项目26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9个。其中25个开发项目完成投资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个,开发投资总量创下新高,完成投资104.1亿元,增长27.9%,为株洲经济实现“保增长”的目标创造了条件。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4.5亿元,增长13.9%,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实现37.7亿元,增长7.7%,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二、自有资金充裕 开发运作到位
自2008年年底国家放宽信贷之后,商家及个人信贷立即增加,据金融机构的数据统计,2009年末株洲个人住房贷款增长51%,开发商各种资金来源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保证了开发资金链畅通,运作起来不差钱。从2009年末情况看,以高科房地产等30家企业当年资金来源过亿元。全市房地产开发资金中,国内贷款13.5亿元,增长21.4%;自筹资金45.3亿元,增长22.8%,其中自有资金增长59.7%。其他资金来源42.9亿元,增长23%,其中定金及预收款26.7亿元,增长10.7%,个人按揭贷款12.2亿元,增长147.3%。由于自有资金和个人按揭贷款大幅增长,房地产开发本年到位资金103.1亿元,同比增长23.5%。
三、经济形势向好 销售节节攀升
2009年在宏观经济的景气指数回升和居民刚性可支配收入提高下,改善、投资需求的接连发力让商品房销售节节攀升。全市133个开发项目有成交业绩,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面积42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3%,较上年提高近16个百分点,其中,现房销售面积91.8万平方米,下降4.1 %,期房销售面积33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7%。其特点一是普通类住宅销售大幅增长,其中90平方米以下小户型销售面积增长58.8%,140平方米以上的中大户型销售面积增长84.6%;二是别墅、高档公寓投资萎缩,销售面积4.6万平方米,下降30.1%;三是商业营业用房投资看好,销售面积41.6 万平方米,增长31.8%。全年九个县市区销售量占全市比重依次为:天元区占31.5%,芦淞区23.3%,醴陵市10.2%,荷塘区8.2%,株洲县7.4%,石峰区7.2%,攸县6.3%,茶陵3.2%,炎陵2.7%。
四、景气指数回升 销售价格走高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面临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随着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激励和市委、政府一系列保增长措施的到位,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逐渐好转,企业景气指数迅速提高,成为八大行业中景气度提升最快的行业,市民的投资热情也随之高涨。受益于楼市销售火热,房地产公司的业绩大幅回升,湘银、新兴、江山置业等3家房地产企业营业收入过5000万元,多数房企销售收入也创下新高。总体看,株洲楼市销售价格没有像一线城市那样膨胀过高,但增长态势比较明显。城市四区各类商品住宅均价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从年初2468元/平方米到8月份冲高到3651元/平方米,12月年底均价回到2916元/平方米,同比增长2.7%,2009年,全市住宅销售均价为2266元/平方米。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 吕广平]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