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株洲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全年农业经济保持着健康运行,基本实现农业稳定发展的目标。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七大亮点。
一、农业农村经济保持持续增长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壮大,消费市场对农产品需求趋旺的直接影响,2009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继续增长态势,实现农业增加值107.8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农业产值72.69亿元,增长5.7%;林业产值12.41亿元,下降1.3%;牧业产值74.37亿元,增长6.7%;渔业产值6.03亿元,增长4.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49亿元,增长6.7%。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构成比为42.5:7.3:43.5:3.5:3.2,种植业和畜牧业两者占农业总产值的86%,是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农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0.6%。
二、主要农产品生产再获丰收
受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农业生产风调雨顺的影响,全市主要农产品再获丰收,呈现播种面积和产量双增长。
粮食作物面积、产量稳步增长。受国家“粮补”等惠农政策措施的激励,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普遍增高,同时今年株洲市狠抓粮食生产,制定了一系列遏制耕地抛荒的措施,有效减少了耕地季节性抛荒现象,粮食播种面积增加明显。2009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95.05万亩,比上年增加19.63万亩,增长5.2%。粮食生产风调雨顺,全年粮食总产量183.59万吨,比上年增产4.5万吨,同比增长2.5%。
油料作物面积、产量均大幅增长。受农户种植油料作物收益的上升,以及各县市区在国家良种直补基础上特别制定的油菜种植补贴优惠政策的影响,农户种植油料作物的热情大增,全市油料作物面积、产量均大幅增长。全年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8.06万亩,同比增长24.2%;油料作物总产量2.65万吨,同比增长28.5%。其中油菜播种面积23.34万亩,同比增长21.6%;油菜籽1.82万吨,同比增长25.1%。
蔬菜等其他作物稳步增长。蔬菜播种面积78.95万亩,同比增长6.0%;蔬菜产量181.08万吨,同比增长3.8%。水果产量19.57万吨,同比增长7.6%。棉麻播种面积2.24万亩,同比增长10.4%;棉麻产量0.31万吨,同比增长8.6%。
三、畜牧水产全面增长
畜牧业发展良好。由于政府对养猪行业的政策扶持,全市畜牧业克服了主要畜产品价格下跌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畜牧业生产呈现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全年实现牧业产值74.37亿元,同比增长6.7%。畜牧产量普遍提高。全市肉类总产量33.37万吨,同比增长5%;生猪出栏432.09万头,同比增长2%,猪肉产量28.94万吨,增长5.1%;当年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5.88万头,增长4.4%,牛肉产量5868吨,增长4.2%;当年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羊49.23万只,增长1.1%,羊肉产量7424吨,增长1.6%;当年出售和自宰的家禽1881.93万羽,增长6.6%,禽肉产量2.82万吨,增长6.6%;禽蛋产量3.98万吨,增长6.5%。
渔业生产稳定。2009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6.95万吨,同比增长5.3%。全年淡水养殖面积17.22万亩,同比增长4.1%;淡水养殖产量6.66万吨,同比增长5.3%。其中:鱼类产量6.56万吨,同比增长5.3%。
四、规模经营蓬勃发展
一是组织规模化。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463家,带动农户近20万户,分布在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运输业、加工业等领域,成为株洲市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支新生的组织资源。二是生产规模化。全市涌现了一批规模种植和养殖大户,如攸县农民符和平成为株洲市家庭经营种田过千亩的第一人,攸县网岭铭德实业公司万头生猪自动化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近3万头。全市种田面积过千亩的规模经营户达到110多户,生猪养殖大户达到350户。三是加工规模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唐人神集团10万吨西式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成投产,新增产值近10亿元,炎陵福来喜鹅业公司年加工30万羽鹅制品生产线和江陵木业炎陵刨花板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新增产值均超过了亿元。
五、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02元,比上年增加666元,增长11.4%。工资性收入依然是株洲市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外省务工有减少现象,但省内就近务工增加,因此农民工资性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农民工资性人均收入3095元,同比增加396元,增长14.7%。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基本来源,得益于农业增产丰收,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2839元,增加163元,增长6.1%。国家和地方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全年财产性收入191元,增加34元,增长21.7%。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能力逐渐增强,全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064元,比上年增加575元,同比增长12.8%。
六、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加快。今年株洲市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网络体系,各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营,对土地流转进行统筹、指导、监督和服务,加速了株洲市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全市共流转土地363万亩,其中流转耕地7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2%。二是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力推进。目前已完成明晰产权现场核实任务60%,完成林权发证任务35%,木材生产计划入村到户率达到100%。三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试点村增加到20个。启动了城市四区城中村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对天元区高塘村进行了城乡一体化试点,一次性征收了8个村民小组、2700余亩土地,将850余名失地农民转为城镇居民,被征地农民实现了“住有所居”、“劳有所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目标。
七、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按照“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目标要求,全市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2009年,全市投入5.15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48万处,除险加固病险水库97座,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34.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平方公里,帮助13.56万农村人口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完成“通达、通畅”工程620.3公里,通水泥路的行政村已达到1548个。营造林17.9万亩,森林覆盖率59.7%。新建沼气池10364个,总量达到8.2万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观。860个村完成了村庄规划。全市3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共启动项目269个,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等方面的总投入达到2.8亿元。云田村、仙庾村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炎陵县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 刘凌燕]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