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株洲紧紧围绕国家 “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提高就业吸纳能力,使全市服务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对株洲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现状与特点
2009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6.77亿元,增长14.6%。其中,金融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28.2%、24.3%和24.1%,成为服务业14个行业中增长最快的三个。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6%,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8%、3.9%和3.8%,分别拉动GDP增长1.2个、0.6个和0.5个百分点。
1、就业容量增加,就业结构变化
近年来,全市努力拓展服务业领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就业容量不断增加,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2009年末,全市城镇服务业单位就业人员15.14万人,增长5.9%,占全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45.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市城镇服务业单位新增就业人员0.85万人,占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49.4%。
服务业劳动就业人员结构有变化。2009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等现代服务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人员分别增长53.5%、37.9%和32.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传统服务业就业规模占主体,就业人员占41.3%。
2、建设项目增加,投入力度加大
2009年,全市服务业在建投资项目382个,计划总投资达到325亿元。其中职教园开发、欧洲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湖南工业大学新校区建设等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分别为41亿元、30亿元和14亿元;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湘江风光带、时代大道、武广客运联络线工程等1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在5亿—10亿之间;湘江五大桥、万博珑家居建材购物广场、红旗大道建设等2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在1亿—5亿之间;城市美化工程、芦淞服饰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城市绿化投资、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改造等4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在5000万—1亿元之间。全年服务业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25.08亿元,增长58.1%,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3.5%。其中,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额居服务业前三位,共完成投资188.41亿元,占服务业投资额的83.7%;而以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教育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投资增长最快,分别增长3.8倍、3.4倍和2.7倍。
3、客货运载能力增强,邮政电信业稳步增长
2009年,全市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16%,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增长15.7%,公路客运周转量增长24.9%。衡炎高速建成通车,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目标。武广高速、株洲西站投入运营。境内水运等级航道558公里,市区拥有港口岸线53公里与千吨级港区及3个集装箱泊位。2009年,全市内河货物吞吐量559万吨,增长5.9%。
2009年,全市邮政电信业务总量52.4亿元,增长13.5%。其中,电信业务量50.5亿元,增长13.6%;邮政业务总量1.9亿元元,增长13%。全市拥有邮政局所112处,邮路总长度(单程)1975公里。全市拥有移动电话用户196.2万,增长31.4%,互联网用户已达19万,固定电话用户74.7万。
4、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旅游产业稳步推进
2009年,在国家、省、市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与居民收入增长的作用下,全市消费环境不断优化,消费市场持续活跃,为全市服务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4亿元,增长16.6%。其中,批发业、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完成零售额88.84亿元、224.45亿元和45.87亿元。
2009年, 为株洲的“旅游项目建设年”,各级各部门极积优化旅游环境,拓展旅游市场,强化旅游创新,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精品项目,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产业稳步推进。全市涉及旅游相关在建重点项目达到18个,计划总投资超过6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近20亿。在建重点项目中,炎帝陵累计投入5000万元,完成一期工程续建;茶陵云阳山及工农兵政府旧址项目,累计投入1500万元;酒埠江旅游区累计投入2500万元。2009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936.46万人次,增长14.1%;入境游客3.85万人次,增长14.2%,国内游客932.61万人次,增长14.1%;实现旅游总收入55.8亿元,增长14.8%;旅游创汇968.45万美元,增长14.5%;国内旅游收入55.14亿元,增长14.3%。
5、金融存贷规模扩张,保险市场低位运行
2009年,全市金融机构存贷规模不断扩张,投放力度明显加大, 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200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44.97亿元,增长25.1%,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余额485.03亿元,增长38.8%,比上年提高23.8个百分点。贷款占存款比由上年末的46.2%提升至51.3%。全年新增本外币存款189.53亿元,其中新增居民储蓄存款86.75亿元;新增本外币贷款135.68亿元,其中新增短期贷款48.8亿元。
保险市场低位运行。2009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1.8亿元,增长4.3%,增幅较上年减缓40.8个百分点。其中,财产保险收入5.48亿元,增长18.3%;人身保险收入16.32亿元,增长0.5%。各项赔款和给付额5.06亿元,下降26.3%。其中,财产保险赔付额2.77亿元,下降24.2%;人身保险赔付2.3亿元,下降28.8%。
6、其他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2009年,全市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8.43亿元,增长12.4%,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8.39亿元,增长21.1%,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0.04亿元,增长7.1%。在非营利性服务业中,一般预算支出118.18亿元,增长25.4%。其中,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19.48亿元,增长16.9%;教育支出17.76亿元,增长1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35亿元,增长20.2%。
7、限额以上服务业增长平稳,利润与税收双盈
2009年,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单位475家(不含房地产业、限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占2008年经济普查服务业单位的5.7%(同口径),实现增加值80.89亿元,增长12.7%,增加值率为4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增加值55.8亿元,增长11.3%,增加值率为45.2%;行政事业单位增加值25.08亿元,增长15.8%,增加值率为47.8%。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3.58亿元,增长6.7%,利润总额12.49亿元,增长14.7%,缴纳各项税金5.47亿元,增长8.8%,收入、利润与税金均实现平稳增长。
二、存在的问题
2009年,全市服务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制约因素仍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服务业占GDP比重偏低。2005年至2009年株洲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6.3%、36%、34.4%、33.3%和34.8%,一直在33%-36%之间波动。2009年,株洲市服务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低于长沙和湘潭9.8个和0.7个百分点。
二是服务业内部结构有待改善。目前株洲市服务业仍然以传统产业占主导。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35.3%,高端服务业占比低且发展慢,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行业仅占服务业的6.7%。
三是服务业投入过于集中。服务业投入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占服务业投资的47.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32.3%),两个行业投资占服务业总投资的79.4%。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服务业投资仅占4.1%。
四是大中型服务业企业较少。目前全省有大中型服务业企业932家,其中大型企业81家,中型企业851家。株洲市有大中型服务业企业50家,其中大型企业2家,中型企业48家,仅占全省的5.4%,而临近的长沙市大中型服务业企业已达444家,占全省的47.6%。
五是县域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2009年,全市县域服务业增加值占县域经济的32.5%,低于全市2.3个百分点,其中醴陵、株洲县服务业占比分别为29.3%和29.8%。城乡服务业发展差距明显,县域服务业发展的滞后既影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又影响城镇化水平的提升。
三、建议与措施
1、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引导。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正在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加快服务业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划。按照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强化功能区块建设,推动项目、土地、资金、人才、政策等各项资源向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和区域集中,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形成富有株洲地方特色的三产业经济。
2、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投融资体制,增加服务业引导资金规模,制定和完善推进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重点支持和激励带动性强的重点服务业的项目引进与建设,传统服务业项目的改造与提升,扩大政府扶持资金的效用。完善中小服务业企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解决其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瓶颈。加大民间资本的投入力度,对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大项目要在政策措施、市场准入、税费、就业、融资、用地等方面实行分类指导。
3、加紧培育龙头服务业企业。按照扶持发展5115工程的模式,在服务业领域筛选或引进一批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广的单位,赋予其与工业发展同等的优惠与奖励政策,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成长为服务业中的行业龙头,推动品牌服务战略的实施和名牌的扩张,从而推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4、加快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大力推进服务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加大科技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含量和渗透,优先发展技术含量高、关联性大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业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推广和使用为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产业的改造和提升,推进社区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等的发展。一要进行传统服务业的市场改组、改造;二要整合中小企业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三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现代服务企业。
5、加速做好旅游升温文章。一是要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主体,以市场开发和行业管理为两翼,全面加强旅游规划、包装策划、宣传促销、行业服务、人才培训和品牌形象建设。二要打造旅游景点景区建设和开发旅游度假休闲一条龙服务,发展产权式酒店、分时度假、大型农家休闲等新型旅游经营模式;挖掘和发展地方风味传统名菜和小吃,引进外地名肴,丰富旅游休闲餐饮。力争将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产业,提升株洲城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 罗莱]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