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株洲市清水塘循环经济取得初步成效

来源: 时间: 2010-05-19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是2007年12月经国家六部委批准设立的国家第二批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园区,同时也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率先启动的五个示范区之一。两年来,清水塘工业区尽管遭受金融危机和市场剧烈变化冲击较大,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在调整、改造和提升中发展循环经济,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现简要分述如下。

  一、2009年经济运行情况

  1、工业生产遭受冲击。上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宏观经济走势影响,有色冶金、化工、建材等主导产品价格一路走低,下半年开始才缓慢回升,但全年市场形势仍呈现内需不足、外需不旺的状态。2009年,清水塘工业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89.4亿元(占石峰区47.2%),同比下降15.7%,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64.4亿元(占石峰区44.7%),同比下降8.9%。2009年产值降幅1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有株冶、中盐株化、智成化工、经仕集团和中成化工。

  2、项目投资保持强度。2009年,尽管工业区发展遭受外部环境变化冲击较大,企业运营普遍存在自有资金短缺现象,但重点企业提质改造项目实施相对保持了一定强度。2009年,清水塘工业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4.9亿元,比上年有所增长。株冶集团完成直接浸出炼锌项目改造、中盐株化完成30万吨PVC扩能提质改造、工业区硫资源循环利用平台投入使用。大批循环经济项目实施后,株冶已基本实现重金属废水零排放,历年推存的工业固体废渣逐步得到综合回收利用;株冶、株化、智成、中成的二氧化硫排放亦可得到回收制酸等利用。

  3、节能减排取得成效。企业节能降耗改造投资、政策激励奖励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显现,清水塘工业区能耗水平和消费总量同步下降。2009年,清水塘工业区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3.27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5%;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23.7万吨标准煤(占石峰区93.1%),消费总量同比减少11万吨。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水耗525立方米,同比下降9.1%。华银电力关闭2台12.5兆瓦发电机组,万元产值能耗下降4%,旗滨玻璃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逐步采用天然气替代燃料油,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2.3%,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耗下降8.5%。以改善清水塘工业区环境质量为重点,强化减排各项工作措施,关停了一批家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和生产线,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均有下降。其中COD排放强度0.00475吨/万元,同比下降8.3%,二氧化硫排放强度0.03704吨/万元,同比下降14.8%,烟尘排放强度0.00928吨/万元,同比下降33.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继续下降,COD排放总量削减3.9%,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3.4%。

  4、经济效益得到提升。2009年下半年以来,清水塘工业区经济效益稳步回升,全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2亿元(2008年利润总额为-2.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规模工业资产利税率4.45%,比2008年提高2个百分点,园区工业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94.2万元/亩,同比增长15.6%,工业用地效益和集约程度不断提升。

  总体看,清水塘工业区虽因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调整需求影响了发展速度和规模扩张,但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改善区域环境、提升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实现石峰“南提”战略打造循环经济发展样板区提供了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技术支撑不强。除少数重点企业外,大多数企业对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滞后,缺乏循环经济发展急需的环境工程、废物资源化、清洁生产方面的技术和人才,没有能力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中小企业普遍没有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和人才。

  2、产业调整步伐不快。园区内冶金、化工、建材等为主导的重化工业比例虽有所下降,但资源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特征的循环经济理念还没有真正贯彻到经济发展全过程,资源利用率仍然不高。区内计划关停的冶炼、化工重金属污染企业30余家,产业转移改造升级的42家,但受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度较慢,步伐不快。

  3、企业主体动力不足。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其实施循环经济的动力在于投资投入与投资收益的大小关系。企业担心进行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投资大于收益,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驱动不足,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更倾向于市场换技术,追求眼前效益和快速回报。

  4、基础条件有待改善。老工业区基础设施条件滞后、环境容量较为有限、融资平台手段相对匮乏、土地供应较为紧张、征地拆迁安置难度较大等一定程度制约了工业区快速持续发展。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是保障经济安全的战略举措,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客观要求,切实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政策支持。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资源节约的价格机制和多元化的投资机制,运用产业扶持、技术支撑、财税优惠等政策手段,鼓励和引导企业注重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3、实施试点示范,推进整体发展。要立足实际,在重点行业和企业积极进行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努力探索行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和经验,充分发挥试点示范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从而整体推进清水塘工业区逐步迈入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

  4、推进科技创新,建立技术支撑。要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循环经济科技创新,从资源的开发利用、生产制造、消费等各个环节,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将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利用回收等作为技术创新的重点,全面提高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

[供稿:石峰区统计局]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