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株洲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能降耗工作作为适应新形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紧紧围绕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使得节能降耗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1-3季度株洲市规模工业能耗的基本特点
1、耗能总量略有上升,单位能耗持续下降。1-3季度,株洲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48.4万吨标准煤,能耗同比增长5.15%,规模工业总能耗增幅低于规模工业产值增幅34.85个百分点,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6.94%,降幅比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
2、煤电消耗仍占主体,总量结构略有改善。1-3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原煤消耗385.42万吨,同比增长12.94%;电力消耗52.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3%。煤电合计消耗339.7万吨标准煤,占到全市消耗总量的71.85%。此外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共消耗27.6万吨标准煤,水利发电19.5亿千瓦时,热力利用13.4万吨标煤,同比分别增长41.13%、14.7%和23.1%。清洁能耗占全部能耗的比重的18.8%,比上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能耗总体结构略有改善。
3、五大高耗能行业增长势头得到控制。1-3季度,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大高耗能行业共消耗283.63万吨标准煤,占总数的81.4%,同比增长1.32%,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73个百分点。其中节能降耗效果明显的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下降8.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上升1.6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上升4.21%。
4、10县市区单位能耗水平均有下降。1-3季度,城市五区(包括云龙新区)共消耗210.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4%,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为246.4亿元,同比增长26.3%,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7.1%。其中云龙区降速最快为下降26.2%,其余依次为石峰区下降18.8%、天元区下降16.45%、芦淞区下降15.7%、荷塘区下降13.87%。五县共消耗137.7万吨标煤,同比增长8%,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为157.7亿元,同比增长29.2%,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6.21%。其中茶陵县降速最快为下降24.69%,其余依次为醴陵市下降15.25%、攸县下降14.42%、株洲县下降12.83%、炎陵县下降8.73%。
二、株洲市能耗下降的成因分析
1、工业技改产生成效,产能效率明显提升。一是近几年持续的工业技改项目促进重点企业单耗水平大幅下降。近几年来,为落实一十五节能规划,全国上下陆续出台技改优惠政策,企业技改热情明显提升,株洲市的一些重点耗能企业如:株冶、株化、旗滨几乎年年都有新的技改项目上马。随着工艺的升级,企业的耗能水平大大降低。1-3季度,全市重点监测的高能耗企业(年耗煤1万吨标煤/年)的31中产品单耗有22种实现下降,下降面达71%,其中每重量箱平板玻璃耗燃油、单位精锌(电锌)综合能耗、联碱法纯碱双吨产品生产耗电降幅均在4%以上。1-3季度,耗能规模排在全市前20位的企业有14家产值单耗实现下降,下降面达70%。二是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明显提升。1-3季度,能源加工转换企业投入加工转换能源合计89.45万吨标准煤,产出能源合计35.99万吨标准煤,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达到40.23%,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相当于直接减少1.9万吨标煤的耗费。
2、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加速。今年以来,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调控政策的压力以及国内外市场的变动,冶炼、化工等传统的“两高一资”型企业增长缓慢,“两高一资”企业占全市的比重持续下降。1-3季度,全市“两高一资”行业占全市的比重达41.2%,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化工、有色、建材、火电、钢铁5大高耗能1-3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23.3%,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而以交通装备制造业、信息产品制造业、医药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加快, 1-3季度这三大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5%,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随着这些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株洲市经济增长的“黑色轨迹”正在不断褪色。
3、节能目标凸显压力,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的最后一年,目前株洲市还未完全实现节能目标,在最后一个季度,各级政府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促进目标顺利完成。对照节能工作进度,徐守盛省长要求株洲必须于三季度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为此市委市政府加大了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生产工作力度。一是继续执行直接关停部分污染严重的高能耗企业,这其中包括一批前省“百家”重点能耗监测企业,如:天成化工、茶陵康华化肥公司、明珠选矿等;二是关停部分工艺落后且能耗巨大的生产线,如:关停华银火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两台125机组,株化2座水泥生产普通立窑等;三是通过税费减免、政府补贴等方式鼓励传统的“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企业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四是拟定采用差别电价以及各种行政手段限制部分高耗能企业的生产,今年初市减排办与中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株洲韶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株洲龙灰建材实业有限公司、湖南大成轮胎有限公司等签订责任书,对企业节能降耗工作下达硬指标,对完不成指标的企业将进行整改。通过以上几项措施有效的促进了株洲市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使得株洲市的节能降耗形势一路向好。
三、目前节能降耗工作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能耗结构仍不合理。按能源品种看,煤炭依旧是株洲市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煤炭的耗费量占全市消耗总量的70%,远远高出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水电、天然气、热力等清洁能源占全市的比重还不足20%。过度的依赖煤炭能源消费结构将对株洲市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产生一定影响,株洲市规模工业发展经常受制于“煤荒”就是典型的例证,其次煤炭作为初级的能源消耗品,大量的损耗也会加重环保治理的成本。按行业能耗情况看,高能耗企业的能耗占全市总量依然很大。1-3季度,5大高耗能企业共消耗285万吨标煤,占到全市总量的74.2%,受株洲市经济发展、市场、技术等因素制约,这部分高耗能行业在一段时期内仍将充当推动经济的主动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株洲市完成结构调整的难度。
2、高能耗企业仍有增加。虽然株洲市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大了对节能工作的调控力度,关停了一批高能耗的企业和生产线,也增强了对高能耗行业的准入审查。但在发展优先的情况下,仍有一批高能耗企业被引进。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9年有55家属于“两高一资”的企业进入了规模工业企业的笼子,这部分企业产值单耗高出全市平均水平近1个百分点。
3、电力增幅居高不下。目前株洲市工业经济形势迎来一段新的发展高峰,全市规模工业增速比去年同期水平明显提速,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株洲市电耗的增长。根据市电业局反馈数据,1-3季度株洲市全社会用电72.5亿度,增长14.9%;工业用电46.2亿度,增长15%,两项增幅明显高于往年水平,在国家统计局核算地区节能数据时主要采用国家电网数据,电力增幅居高不下不利于株洲市顺利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
四、对下阶段节能降耗工作的对策建议
1、完善节能降耗工作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已有的工作联席调度机制。根据省统计局反馈的情况来看,上半年株洲市全社会GDP能耗下降2.65%,完成十一五进度95%。按照省政府对株洲市要求,株洲市必须提前一个季度实现目标,有关部门特别是有节能目标任务的部分要对此高度重视,对当前国家电网数据增幅过快等影响株洲市实现节能目标等问题要给予高度重视,要进一步加强调度,必要时必须动用行政手段,确保十一五目标的顺利实现。二是调整发展规划,加快制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加强宏观调控,引导产业布局合理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三是建立节能补偿机制。关键是充分利用好节能项目资金,加大对企业建设节能项目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5大高耗能产业的扶持,鼓励企业实行产业转型。四是建立淘汰落后产能的补偿机制。对淘汰落后产能造成的企业资产损失、职工失业,采取必要的补偿措施,充分利用已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争取实现企业的重组、革新与发展。
2、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对高耗能行业企业的准入审批要严格把关,对未经节能主管部门进行节能评估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同时,要严格把好土地、信贷两个关口,提高高耗能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对新上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制度,实行能评、环评和安评等项目开工建设的评估审查工作。
3、继续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全面铺开,株洲市迎来了难得的产业结构调整机遇,这也是实现株洲市“保二争一、科学跨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最有效的途径。一是进一步加大对低耗能,高产出行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要勇于给条件,敢于给政策,通过加快“5115”工程建设,优先发展南车集团电力机车公司、唐人神集团、南车时代集团、千金药业等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企业跨区域发展,依靠这批企业的影响力,引进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进而加快交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医药、新能源等行业的发展。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 能源科]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