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区因工业而生,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强。“十二五”期间,石峰区将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属性,坚持产业兴区、工业强区,发展壮大战略性优势产业,突出培育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的轨道交通城。
一、坚持工业主导战略,主攻轨道交通重点
2009年,石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15亿元,占全市的34.6%,完成增加值148.7亿元,占全市的35%。2010年上半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4.4亿元、增加值90.7亿元,分别占全市的36.5%、34.6%。
石峰区的工业,主要由轨道交通、冶金、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构成,其中,轨道交通产业2009年完成总产值235.3,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6.7%;完成增加值84.7亿元,占全区的56.9%;实现利税21亿元,占全区的70%;轨道交通产业的增速高达63.9%,拉动全区规模工业增长17.8个百分点(全区规模工业的增速为13.6%)。预计今年轨道交通产业完成总产值320亿元,增速达到36%。
轨道交通产业无论在增长速度还是贡献份额上,已远远超过了有色冶金及其它行业,跃居石峰工业的龙头地位。“十二五”期间,石峰区将继续坚持工业主导战略,勇挑全市新型工业化主力军的重任,重点发展壮大轨道交通产业。
二、发展优势非常明显,发展机遇十分难得
石峰区的轨道交通产业已形成了门类较齐全、龙头企业规模大、产业链条较完善的产业体系,经济总量居全市工业行业之首,其发展优势非常明显:
1、有坚实的产业基础。经过多年发展,轨道交通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37家,其中,南车株机是全球最大的电力机车整车供应商,是中国轨道电力牵引装备主要研制生产基地和城轨交通设备国产化定点企业。南车株所是国家变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城市轨道牵引设备交流传动与控制系统国产化定点单位。南车电机是国内领先的电机、变压器专业化科研、生产基地。联诚集团、时代新材、九方装备、广缘科技等30多家配套企业,在给骨干企业提供配套产品的同时,有的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供货商,时代新材成为美国、加拿大、泰国机车制造企业的供货商,通达公司的电机修理业进入越南市场。
2、有雄厚的研发实力。拥有国家级电力牵引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和行业唯一的工程院院士。拥有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变流技术)、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有4000人的专业技术队伍,包括50多名博士,63名教授级高工,374名高级工程师。国家工信部授予田心高科园“全国新型工业化轨道交通制造基地”称号。
3、有难得的发展机遇。2010至2020年是我国铁路和轨道交通的黄金发展期,到2020年,全国铁路网总规模将超过12万公里。当前国家正在实施2万公里干线铁路建设计划,前4年国家拟安排投资2.4万亿元,平均每年完成投资6000亿元,其中用于装备采购的投资每年在1000-1500亿元,而全国电力机车的保有量,石峰田心地区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随着区域经济体的兴起,城际铁路方兴未艾,全国20个大城市的地铁与轻轨建设总投资近2万亿元,平均每年完成1.1万亿元投资。广阔的市场前景,给石峰区轨道交通产业超常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4、有强劲的政策支撑。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已进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中国干线铁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高速、重载”,重载以株洲田心地区为核心力量,全球最大的9600瓦功率主力车芯,只有田心能生产。省委、省政府把轨道交通产业纳入了全省“四个千亿”工程之一,周强书记、梅克保副书记亲自到株洲做了专题调研。市委、市政府把轨道交通产业列为株洲的第一个千亿战略工程,明确了战略定位,制订了专门规划,给予了特殊政策。
三、瞄准千亿产业目标,打造轨道交通之都
“十二五”期间,石峰区发展轨道交通产业的指导思想是:实施“工业主导,城市带动”战略,立足“工业新城,城市新区”的目标定位,以造城的方式拓展田心片区,着力培育千亿产业集群,打造“园际一流的轨道科技之都,全国示范的低碳活力新城”。
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轨道交通产业在2009年的基础上,产值新增1000亿元以上,累计新增税收36亿元,培育3个百亿企业(南车株机、南车株所、南车电机)、3个过50亿企业(联诚集团、中铁轨道、九方装备),发展配套企业100家以上,其中主机配套企业80家以上,服务业配套企业20家以上。
石峰区2009年轨道交通产业总产值为235.3亿元,预计2010-2015年发展目标为2010年305亿元,2011年400亿元,2012年521亿元,2013年693亿元,2014年920亿元,2015年达1200亿元,年平均增长为31.2%。
主要措施是:
1、合理规划布局。在31.2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按照“三生原则、六最标准”,布局“一廊三带、五园三中心”功能结构,“一廊”即:中部低碳共享生态廊。“三带”即:东部田心健康宜居生活带、西部南车千亿轨道产业带、南部时代核心活力综合服务带。“五园”即:整装产业园、变流技术产业园、电子产业园、电机产业园、零部件产业园。“三中心”即:研发中心、商务中心、培训中心。
2、集约高效用地。根据产业定位需要以及项目投资强度,科学利用土地。规划工业用地总面积11.6平方公里,其中7.6平方公里集中布局在轨道城西部千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带,4平方公里用地规划在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用于中小企业配套。按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构成,规划总装企业2.4平方公里,核心部件企业2.6平方公里,其他配套企业6.6平方公里。预计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地均产出为103.4亿元/ k㎡。
3、股权开放融资。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理念,做大做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公司。在确保石峰区国有资产控股的前提下,股权向民间资本开放,通过不断增资扩股的方式,逐步将公司的注册资本金提高到10亿元以上。融资模式按“银团贷款”方式,选择一家主发起行,相关银行参与,解决园区开发建设中的资金供应问题,同时考虑信托产品、债券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公司的基本定位是产权清晰、法人治理、内控健全、市场运作、滚动盈利,战略目标是做成上市公司。
4、壮大旗舰企业。通过政策激励、市场引导、政府服务,壮大南车株机、南车株所、南车电机、联诚集团、中铁轨道、九方装备等重点骨干企业,培育三个百亿级、三个50亿级的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即到2015年,南车株机实现工业总产值达400亿元,年均增长23%,南车时代350亿元,年均增长43.8%,南车电机100亿元,年均增长31.4%,联诚集团50亿元,年均增长29%、九方装备50亿元,年均增长45%,中铁轨道50亿元,年均增长19%。
5、完善配套产业。完善主机企业配套,延伸轨道交通产业链,到2015年轨道交通配套产业达到100家,其中主机配套企业80家,服务业配套企业20家。规划建设好4平方公里的中小企业配套园区,为园区总装企业、核心零部件企业产品直接配套。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完善轨道运输、集装箱运输、航空运输等物流方式和设备。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构建轨道交通产业信息服务网络。强化孵化器及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提供产品研发、试验、孵化平台。完善生活设施配套,构建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商务、居住中心。
6、推进重点项目。“十二五”期间,已储备项目62个,需新增建设用地4710亩,总投资达92.0亿元,其中41个项目投资过5千万元,27个项目投资过1亿元,3个项目投资过5亿元。2010年园区意向入园项目31个,企业需求土地2095亩,累计总投资48.58亿元,达产后可增产178亿元,实现税收8亿元。“十二五”期间,突出抓好南车株机城际动车组、磁悬浮试车线、南车电机百亿扩能、时代研究院、时代电气母排产业化和制动系统、时代电气IGBT技术研发及芯片生产线、联诚集团新建配套部件生产基地、九方装备新厂房、10万平米标准厂房等重点项目。
7、鼓励科技创新。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引导投入,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依托中南大学铁道学院、国防科大等高校和工程院所建设第三方研发平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支持时代研究院项目,建成全国铁路系统最大的集产、学、研、培训于一体的技术创新研发服务基地。建好中小企业孵化园,培育一批高科技中小企业。“十二五”期间,力争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时代电气、南车电机),引进专业人才1000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重由50%提高到70%。
8、完善基础设施。构建“三纵五横”的路网骨架,“三纵”:南车大道、田心大道、迎宾大道;“五横”:九方路、玉龙路、北环路、藏龙路、时代大道。高标准完善水、电、气、通信等设施。高品位建设轨道城生活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交易市场及会展中心、滨水休闲娱乐街区、娱乐商业广场等配套服务设施。高质量抓好轨道城的生态建设。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地标、城市界面。
9、强化政策支撑。落实国家、省、市扶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制订区级政府对轨道交通科技城开发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新上项目,并力争将项目纳入湖南省装备制造业重点产品目录、重点项目建设目录和科技进步项目目录,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强化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意识,建立项目报批、企业年检全程代理服务制度、园区企业“免干扰”制度。
“十二五”期间,石峰区将依托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集群的支撑,通过五年努力,力争实现“25515”的战略目标:即到2015年,财政总收入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28%以上;GDP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23%以上,力争占全市的半壁江山。让石峰区真正成为全国高端制造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和聚集区,让千亿产业园区真正成为推动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的中国力量。
[供稿:石峰区统计局曾嵘]
[审核:朱继无]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