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即将来临,新的一年,株洲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对政府最期盼的是什么?就此,株洲市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株洲老百姓2012年最关注“十大”问题,对政府有“七大”期盼。
一、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共涉及全市1000户居民,调查访问对象全部是株洲市城乡住户调查常年记帐户。这些调查户是经省统计局随机抽选确定的反映株洲市城乡居民基本情况的调查户,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此次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主要调查居民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和对政府2012年工作的期盼。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居民最关注的十大民生问题
调查显示:居民当前关注的十大民生问题排序分别是医疗、食品安全、收入、物价、房价等10个方面,具体如下:
⒈医疗问题排第一。51.6%的居民关注医疗改革、医疗费用问题。居民对所在地的医疗状况满意的占12.8%,一般的占58.4%,不满意的占21.9%,很不满意的占6.9%。居民不满意的方面集中体现在:68.1%的居民选择了看病的费用太高,承担有压力;53.5%的居民选择了医疗收费缺乏透明度;38.3%的居民选择了医疗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26.9%的居民选择了看病太难,医疗机构设置不合理;还有25.2%的居民对医疗服务态度差,医疗事故频发感到不满意。近年来政府在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行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行价格零差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但从整体来看,百姓人均消费支出中的医疗保健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医疗负担过重、药品价格高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居民对此反应强烈。
⒉食品安全列第二。45.1%的居民关注食品安全,高发的食品质量问题引起的食品安全担忧位列关注度第二位。居民对当地食品市场的感觉认为放心的只占7.8%,感觉一般的占36.2%,感觉不放心的比例高达56%。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有65.4%的居民选择了不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50.4%的居民选择了司法惩罚和监督不全面,27.4%的选择了各主管部门职责不明,21.5%的选择了各执法部门沟通不畅、缺乏配合,20.9%的选择了购买者假冒伪劣鉴别力不高,选择其他原因的占1.2%。近年来奶粉事件、地沟油、瘦肉精、苏丹红、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引起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普遍关注,造成居民不论是对直接食用的食品质量还是在外用餐的卫生状况忧心忡忡,此外由环境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居民关注的焦点。
⒊收入问题列第三。株洲市九成以上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有44.8%的居民把收入问题视为当前的经济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度居第三位。据调查,对家庭收入感到满意的只占5.2%,感到基本满意的占54.2%,认为不满意的比例高达40.6%。随着物价的连续上涨,使得收入相对缩水,消费欲望下降,对收入的增长预期下降。据调查,对来年收入预期认为有所增加的占29.1%,认为基本不变的占43%,认为有所减少的占14.2%,认为不知道的占10.8%,有2.8%的认为收入会减少很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直接地体现在收入的增长上。虽然近年来收入稳步增长,但消费水平提高,特别是住房、购车消费的兴起,使居民对收入增长的期待更加强烈。
⒋物价问题居第四。居民对物价问题的关注度为38.9%,排名居第四位。调查显示: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影响很大的占58.1%,认为影响一般的占29.4%,认为影响很小或没影响的只占12.4%。当问及今年以来哪类商品价格上涨对您的影响最大时,有69.7%的居民选择了食品,26.3%的居民选择了居住,选择衣着和交通运输的各占9.2%,还有1.9%的选择了其他。物价问题同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生活消费品价格普遍上涨,通胀预期增强。特别是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粮食、蔬菜等食品价格的上涨以及近期肉禽蛋类食品价格的波动,牵动着千家万户,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居民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对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生活产生显著影响。
⒌房价成为居民关注的第五大热点。有35.4%的居民对住房问题特别关注。当问及对当前房价的看法时,有78.4%的居民认为太高了,不能接受,只有7.6%的居民认为可以接受。
⒍第六大问题是要求反腐败。调查显示,27.5%的公众关注反腐倡廉和道德风尚问题。腐败和道德缺失问题涉及到民生民利,老百姓反映强烈。
⒎教育问题列第七位。当前地区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平均、教育发展水平不协调问题仍较突出,在社会热点中的关注度为26.3%。调查显示,居民对所在地的教育现状满意的占28.8%,不太满意的占36.7%,不满意的占13.3%,选择不好说的占21.2%。当问及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55.8%的选择了“择校、重点班问题严重,资源不平均”、 29.9%的选择了“课业负担过重”, 40.3%的选择了“义务教育体制不完善、不公平”,选择“特权教育、关系教育”的占24.6%,选择“教育模式过于单一”的占24.3%。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居民普遍希望子女能够接受更好的学习教育,以便将来谋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途。
⒏社会保障问题列第八。25.4% 的被调查者最关注社会保障问题,关注度位居第八位。据调查,当前有80.1%的享受了医疗保险、49.9%的享受了养老保险、9.2%的享受了失业保险、6.9%的享受了工伤保险、5.8%的享受了生育保险,值得注意的是仍有11%的居民没有享受任何保险。有72.2%的人认为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偏低、养老保险制度衔接不到位,35.1%的认为养老保险费偏高,26.7%的认为养老保险服务不到位,还有5.6%的认为是除上述之外的其他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对养老、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内涵也不断丰富,积极探索符合株洲市市情、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的养老模式,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课题。
⒐就业问题列第九。居民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度为25.2%,列第九位。据调查,人们理想的职业,53.9%的认为是机关单位,25.7%的认为是自主创业,15.2%的认为是国有企业,只有5.2%的选择私营企业。当问及当前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37.7%的选择了就业人数太多,36.4%的选择了缺乏实际技巧与经验,16.3%的选择了就业期望太高,15.2%的选择了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12.2%的认为企业要求太高。决定就业成败关键的因素,44.8%的认为是人际关系,居第一位;33.3%的认为是工作经验,居第二位;21.2%的认为是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列第三位;其次是高学历和技能证书。
⒑对环保问题也较为关注。14.2%的居民对环保问题最为关注。调查显示,感觉环境很好的占12.3%,较好的占29.2%,一般的占46.9%,认为环境较差和很差(主要集中在县区)的只有11.5%,。从反映比较强烈的环境问题看,主要是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河流水体污染、固体垃圾堆放污染、城市交通拥挤、餐饮业油烟气污染以及废气排放等,表明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时代的进步,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在与时俱进,环境保护工作还需要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贴近居民生活,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环保需求。
(二)城乡居民对政府有“七盼”
一盼降低物价。希望加大物价调控力度,实现“农超”和“农市”对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让生活消费必需品和房价都能降下来,降低生活成本,减轻生活压力。
二盼拓宽就业渠道,放宽就业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帮助解决贫困家庭就业问题,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使他们真正摆脱贫困,走上富裕道路。
三盼各级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多深入基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抓落实。
四盼建立和完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提高覆盖面;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保障制度,强化医药监管力度,降低生病住院成本,提高大病报销比例,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就医难、看病难、上学贵的问题。
五盼加强行业监管。加强对食品、药品和餐饮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对制假卖假损害百姓健康和危害生命安全的不法分子,加大刑事处罚和经济处罚力度,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放心。
六盼加强廉政建设,加大腐败的惩治力度,重塑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七盼加大水利建设投入,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加强土地用途监管,确保农业丰收、农民增收,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在调查问卷中,广大居民对株洲市提出大量的工作意见和建议,概括起来,大概有九个方面:
(一)提高就业水平增加居民收入。目前应重点解决好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技能水平低的人员等三类居民的就业问题。一要进一步优化自主创业环境,采取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办法对就业困难、自主创业人员给予扶持;二要加大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力度,加大培训投入,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增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三要继续加大社会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力度;四要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需通过对中小企业创业实施减税、减费措施,提高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并建立相应的工资增长机制,从源头上解决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提高问题。
(二)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让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中的职工,乃至进城务工农民、社会无业、失业人员等相关人员享受到真正的社会保障;二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确保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三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保障机制;四是建立由政府主导的现代化和社会化的养老保障机制。针对逐渐步入老年化社会的趋势,有关部门要加以研究,制定符合株洲市特点、满足社会需要的养老机制,加大投入、科学规划,吸引社会和民间力量共同培育带有浓郁福利性质的、环境优美宜人、现代设施齐全、管理科学规范的养老场所。
(三)妥善解决物价上涨问题。一是加大市场的监控力度,维持房价和消费品价格稳定。坚决制止搭车涨价和哄抬物价的现象,维护房价和消费品价格稳定,防止消费者因物价上涨影响生活水平提高。物价部门应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市场巡查,引导和规范市场价格行为,重点打击散布虚假涨价信息、囤积居奇、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保持价格平稳;二是加强本地产品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加强粮食、蔬菜、猪肉等食品的本地供应能力,建设粮食、蔬菜、牲猪等生产基地,减轻对外依赖程度;三是应对物价上涨,关键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提高薪资。首先,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出台价格补贴政策,建立物价上涨与调整低保标准联动机制,全面推行分类施保机制,为困难群众构建起坚强的生活保障体系;其次,要提高薪资,使中低收入阶层的薪酬的增长幅度可以抵御物价上涨的压力,通过社会保障、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等保证中低收入阶层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
(四)坚决落实房产新政。一是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房产新政,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二是扩大经济适用房建设面积,加强分配的透明度。科学确立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目标,界定并严格审查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对象,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规模,严格执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标准。
(五)促进教育公平。一是严查学校乱收费、多收费现象,对于收费项目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加强师德教育,强化教育工作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师德教育;三是平衡教育资源,将各种资源向教育基础薄弱的学校倾斜;四是建立教师正常退出机制,对于教学质量差、师德差的教师进行转岗甚至清退;五是建立家长、学生定期对学校和教师的民主评议机制。
(六)构建和谐医疗。一是继续深化医疗改革,加强药品监管力度,降低药品和医疗救治费用,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就医难、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平衡医疗资源,合理调整其结构布局,推进区域卫生规划;三是要求医务人员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消除收红包、滥开药、拿回扣等不正之风;四是加大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力度,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让符合条件的居民得到更多的救助;五是遏制医院乱收费,规范、公示收费标准,增强收费透明度;六是扩大医保覆盖率,加大医保的宣传力度,让符合条件的居民全年随时可以参保。
(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一是从加强食品源头质量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切实抓好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和消费四个环节,做到环环相扣,全方位监管;二是理清监管部门职责,农业、工商、质监、卫生等涉及食品安全的部门要有机联动,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避免出现监管真空;三是建立健全保障食品安全的行业自律机制;四是加强食品安全的法制宣传,增强食品企业的守法自律意识,强化企业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五是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取缔各类非法生产食品的小作坊,净化食品安全环境。加强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建立购买和使用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助剂的台账,并定期报当地质检部门备案;六是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生产者、经营者给予严厉打击,在惩罚性罚款的同时追究其刑事责任。
(八)加强环境保护。一是不断加强环境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引导,增强企业和居民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企业和居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自觉性。通过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废旧物资和废水回收利用系统,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二是建设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生态工业经济体系,推行清洁生产;三是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九)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全体党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达到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张利华]
[审核:李跃辉]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