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在湖南区域发展中的经济形势变化分析

来源: 时间: 2012-04-1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九五”时期以来,全市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推进跨越发展、构建和谐株洲”工作主题,努力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打响“三大战役”,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但与全省其他市州相比,株洲市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同时,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株洲市经济发展压力进一步增大,特别是伴随着长株潭城市群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长沙在长株潭城市群和全省的区位优势得到了长足发展,经济总量份额逐年提高,而株洲在长株潭城市群的份额正逐年缩小。因此,客观把握好株洲市当前的形势,对促进株洲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经济总量存在差距

  2009年株洲市的经济总量(GDP)达到1024.9亿元,首次迈上了千亿元大关,是湖南省继长沙市、岳阳市、衡阳市和常德市后第五个突破千亿大关的地州市。

  (一)从年均增幅的对比情况上看。“九五”时期,株洲市GDP总量年均增长10.5%,分别低于长沙市、岳阳市、衡阳市、郴州市增长率的3个、1.2个、0.1个和0.1个百分点,分别高于湘潭市和常德市2.2个和1个百分点;“十五”时期,株洲市GDP年均增长11.4%,较“九五”时期上升0.9个百分点,增幅排全省第四位,分别低于长沙市、湘潭市和郴州市增长率的3.4个、0.5个和0.4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岳阳市和衡阳市0.2和1.2个百分点,与常德市保持相同增幅;“十一五”时期,株洲市GDP总量年均增长14.1%,高于“九五”时期3.6个百分点,增幅明显加快,在七个城市中居于第三位,只比长沙市和湘潭市少1.1个和0.2个百分点。

  (二)从长株潭三市GDP总量的比重上看。“九五”时期,株洲占长株潭三市GDP比重为24.9%,比长沙少33.9个百分点,高于湘潭8.8个百分点;“十五”时期,株洲所占比为22.3%,比“九五”时期下降2.6个百分点,比长沙少40.2个百分点,高于湘潭7.1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株洲占比重为19.7%,比“九五”时期下降5.2个百分点,比长沙少57.3个百分点,高于湘潭5.7个百分点。

  (三)从与其他各市GDP总量对比上看。“九五”时期,株洲市完成GDP总量1202.1亿元,低于长沙1631.7亿元,低于岳阳市183.4亿元,低于常德市298.8亿元,低于衡阳市206.4元,高于湘潭市422.5亿元。“十五”时期,株洲市完成GDP总量2011.6亿元,低于长沙市3616.2亿元,低于岳阳市369.1亿元,低于常德市421.6亿元,低于衡阳市275.5亿元,高于湘潭市640.3亿元,高于郴州市260.3亿元。“十一五”时期,株洲市完成GDP总量4555.7亿元,分别比长沙市、岳阳市、常德市和衡阳市少10726.1亿元、1010.8亿元、812.7亿元和525.7亿元。株洲市经济发展总量与长沙市、岳阳市、常德市和衡阳市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工业优势保持平稳

  工业是株洲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十多年来,工业经济为全市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省各市州的比较中,株洲市的工业优势发展比较平稳。

  (一)从工业增加值的总量上看。“九五”时期,株洲市完成工业增加值488亿元,低于长沙441.6亿元,低于岳阳市3.3亿元,高于湘潭市243.7亿元,位居全省第二位。“十五”时期,株洲市完成工业增加值844.3亿元,分别比长沙市和岳阳市少866.4亿元和55.2亿元,比湘潭市高381.3亿元。“十一五”时期,株洲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215.5亿元,分别比长沙市和岳阳市少4043.2亿元和371.4亿元,比湘潭市高733.9亿元,继续保持全省第二位的发展态势。

  (二)从年均增幅的对比情况上看。“九五”时期,株洲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分别低于长沙市和岳阳市增幅的2.4个百分点,高于湘潭市5.7个百分点,增幅排名保持全省第三位的增长趋势。“十五”时期,株洲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8%,在全省七个城市中排于末位,分别比长沙市、湘潭市低3.4个、2.3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株洲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8%,在全省七个城市中居于第六位,分别比长沙市、湘潭市、岳阳市、常德市和衡阳市低2.4、1.7、1.1、0.2和1.9个百分点,仅只比郴州市高4.3个百分点。株洲市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下滑趋势明显。

  (三)从与长沙市的对比情况上看。“九五”时期,长沙占长株潭三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6.4%,“十五”时期提高1.3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提高6.5个百分点。而株洲市从“九五”以来,所占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九五”时期,株洲占长株潭三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9.3%,“十五”时期为27.9%,比“九五”时期下降1.3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为22.3%,比“九五”时期下降7个百分点,下滑趋势明显,工业优势发挥不够。

  三、投资力度总体加强

  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是内陆城市加快发展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株洲围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工业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逐年增加,发展后劲得到加强,但对比长沙和湘潭两市,株洲投资力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一)从与长沙和湘潭的对比情况上看。近15年来,长沙占长株潭三市投资比重提高15.3个百分点,2010年已达到68%,“十一五“时期,长沙所占比重比“九五”时期提高了9.1个百分点。而株洲所占比重却逐年下降,“十五”时期比“九五”时期下降4.1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又下降2.6个百分点。1999年,株洲市投资总量占比重为31.5%,比1990年下降22.9个百分点,2002年进一步下降到23%,到2006年已下降到18.6%,2010年为17.9%。同样,经济总量为株洲70%的湘潭市,2003年-2007年间已接近株洲投资水平,2008和2009两年,分别比株洲少70.9亿元和100亿元,差距在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额度紧跟株洲。

  (二)从株洲市与其他各市的对比情况上看。从“九五”时期到“十一五“时期,株洲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均保持上涨趋势,从10%上升到38.1%,年均增速排名在七个市中从最后一位上升到第一位,年均增速取得较好成绩。“十一五“时期,株洲市投资总量反超常德和衡阳,高出常德和衡阳449.1亿元和385.5亿元,比长沙和岳阳低7665亿元和182.3亿元,保持全省第三位。

  四、零售市场辐射减弱

  因交通优势比较明显,株洲零售市场一度比较发达,但随着各地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株洲服装加工产业升级以及城市化进程不够等原因,株洲流通优势有所削弱,特别是以芦淞服装市场群为代表零售批发市场,辐射能力明显减弱。

  (一)从与长沙市的对比情况上看。“九五”时期,长沙占长株潭三市零售市场总额比重为63.3%,“十一五”时期,长沙所占比重比“九五”时期提高了8.5个百分点,而株洲市从“九五”以来,占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九五”时期,株洲所占比重为22.7%,“十五”时期为18.7%,比“九五”时期下降4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为17.8%,比“九五”时期下降4.9个百分点,零售市场份额下滑趋势明显。

  (二)从年均增长速度情况上看。“十一五”时期,株洲市年均增长18.7%,分别比“十五”时期和“九五”时期低8.7个和7.8个百分点,年均增速保持全省第二的发展态势,低于长沙市0.8个百分点,分别比湘潭、常德、衡阳和郴州高0.9个、0.7个、0.3个和0.6个百分点,与岳阳市保持相同增幅。

  (三)从零售市场总额的排名上看。“九五”时期,株洲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77.7亿元,为全省第五位,分别比长沙市、岳阳市、常德市和衡阳市少853.9亿元、64亿元、16亿元和36.8亿元;“十五”时期,株洲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50.8亿元,为全省第六位,仅比湘潭市高282.6亿元。“十一五”时期,株洲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7.1亿元,为全省第五位,分别比长沙市、岳阳市、常德市和衡阳市少4946.4亿元、269.2亿元、164.5亿元和143.3亿元,对比各市的零售总额差距进一步扩大。

  以上数据表明,无论是经济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是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指标,近15年来,株洲在长株潭三市和全省的排位情况不是十分乐观,特别是与长沙市的差距还在逐年扩大。长株潭城市群中,长沙首位度明显提高。长沙市各主要经济指标一方面是总量大,另一方面增长速度快,在存量和增量双重作用下,株洲在长株潭城市群中的区位和产业优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株洲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从各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对比差距,利用优势,主攻弱项,巩固基础,全力谋发展。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张海清]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