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市各级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速度、加快产业转型、加快改善民生”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力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4.9亿元,增长37.6%,高于全省水平13.4个百分点。
一、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特点
(一)投资保持高位增长。今年以来,全市各级以“项目建设年”为抓手,不断创新思路和举措,努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连续5年保持35%以上高增长的平台上,继续高位增长,特别是进入二季度,各月投资增速均在35%以上,二季度增幅达到37.6%,
(二)投资结构出现变化。上半年,全市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5.8亿、251.6亿和207.6亿元,投资结构比为1.2:54.1:44.7。与去年同期比,一产业提高0.5个百分点;二产业投资比重提高10.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占全部投资比重提高9个百分点;三产业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下降11.4 个百分点。国有投资142.2亿元,增长54.1%,非国有投资322.7亿元,增长31.4%,分别占全部投资比重的30.6%和69.4%;地方项目完成投资452.1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高达97.2%,同比持平;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03.4亿元,增长34.2%,占全市投资比重的22.2%,同比下降2.2 个百分点。
(三)民生工程建设提速。在中央和省、市加大民生投入和政策倾斜带动下,全市教育、医疗卫生、养老院等一批民生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上半年,完成民生工程投资22.7亿元,同比增长1.3倍;清水塘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垃圾与污水处理、五小水利等生态环境工程完成投资8.2亿元,增长73.4%。
(四)重点项目进度加快。上半年,全市127个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中,有进度的项目87个,完成投资124.4亿元,占年计划的35.5%,虽与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要求有差距,但进度逐月加快,比前5个月提高11.2个百分点。从项目分类看,“四城三基地”共完成投资26.9亿元,占年计划的30.9%。其中航空城投资进度最快,完成年计划投资的88.7%,汽车城、轨道科技城、服饰城分别完成年计划投资的35.4%、22%和16.9%。新能源产业基地、中药现代化和健康食品产业基地、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分别完成年计划投资的37%、28.5%和24.5%。产业类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1亿元,占年计划的26.2%;基础设施类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8亿元,占年计划的39.1%;社会服务与民生保障类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7亿元,占年计划的46.1%。
(五)地产投资效应显现。在“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放松”的宏观大环境下,上半年株洲房地产业投资、开工、销售、资金到位等多项指标全线下降,效应显现。全市房地产完成投资74.8亿元,下降21.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为16.1%,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特别是3月以来,连续4个月处于负增长。受房地产投资下降影响,三产业投资增幅大幅回落51.2个百分点,完成投资207.6亿元,同比仅增长10.4%。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全市待售面积113万平方米,增长23.2%。其中,1-3年的待售面积83万平方米,增长55.7%; 3年以上的待售面积4万平方米,增长39.6%。
(六)县域增长快于城区。上半年,县域完成投资211.9亿元,增速达45.9%,城区完成253亿元,增速为31.2%,县域投资增幅高于城区14.7个百分点,但与1-5月相比,县域增速放缓7.4个百分点,城区增速加快8.5个百分点。呈现县域投资增长放缓,城区投资回落收窄的态势。
二、支撑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新增项目支撑。上半年,全市在建项目1467个,增长23.8%,其中75%为今年新开工项目,达到1112个,同比增长40.2%,计划总投资540 亿元;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248亿元,同比增长1.3倍,推动投资增长31.9 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6个,同比增加22个,计划总投资达到102亿元。
(二)工业强力支撑。上半年,全市一产业投资5.7亿元,同比增长2倍;二产业投资251.6亿元,同比增长70.1%,一、二产业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达85%,拉动投资增长31.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额245亿元,增长67.6%;五大千亿产业投资发力,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7亿元,增长32%。
(三)政策措施支撑。随着中央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特别是存款准备金和存货利率下调,资金供给拓宽,融资成本下降,加之中央、省对于民生项目的倾斜与支持,有效的推动了项目建设与投资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贷款投放量达到763.6亿元,增长23%,其中用于中长期固定资产的贷款208亿元,增长37.3%。项目建设实际到位资金630亿元,高出实际投资165亿元,增长41%,投资资金到位率高达135.5%,有效地保证了当前投资增长的资金需求。在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24.4亿元,增长70.5%;利用外资67.8亿元,增长67.8%;自筹资金472.4亿元,增长63.9%。
此外,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重点投资区域、重点投资项目的运行和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对投资的快速增长,起到了极为有效作用。
三、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全市投资保持了高位稳健增长态势,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困难。
(一)部分重点工程进展缓慢。全市167个重点项目完成年计划投资的35.5%,没有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要求,部份项目建设进度滞后,完成投资不足年度计划的20%,一方面是上半年连绵不断的阴雨严重影响项目施工进展;如时代商业广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醴陵市仙岳文化景区及云龙路网工程等一批路网项目受此影响,滞后严重;另一方面部分列入全省“三个一”行动计划重大项目正在前期,如株洲通用机场、离正式开工建设尚有时日。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滞后以及开式项目个数不足,一定程度上将制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后期增长。
(二)投融资环境依然偏紧。尽管国家货币政策明显松动,但国际国内大的宏观环境短期难有较大改观,资金环境依然面临复杂形势。部分投资方短期信心不足或资金短缺,影响工程进度,如株洲市域天然气长输工程、酒埠江旅游风景区、湘东家俱城项目等,均受到资金短缺影响。二是民营投资观望气氛浓厚。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偏紧,使以民营投资为主体的房地产投资方信心不足,房地产投资在一段时期内仍将继续下滑,拖累投资持续较快增长。三是部分平台投融资难度加大。今年政府债务还款任务比较集中,约占25%左右。国家的总基调是“严控新增、压缩总量、防范风险”。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妥善处理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继续抓紧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加强监管约束和风险防范。对各融资平台按照“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进行信贷分类,贷款权限上收各商业银行总行。目前国投公司、董家段高科园,轨道公司等重新纳入融资平台管理,一定程度影响投融资力度。
(三)征地拆迁影响项目落地。征地拆迁涉及面广,历史遗留问题多,矛盾协调难度大,拆迁户对现行拆迁补偿标准期望值过高以及国家新拆迁条例的实施等原因,使项目有地也难以开工建设。目前全市在启动的征地拆迁面积约为1000公顷,至今全面完成拆迁的不足50公顷,这些无法交付的土地制约了一批项目的落地启动。如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产业项目、株洲通用机场、北汽株洲南方基地二期、云龙示范区基础设施工程、北欧小镇、中小企业创业园等项目,受征地拆迁影响较大。此外,基础设施配套进展缓慢,包括路网、水网及电力供应等也影响工程进度
(四)项目审批程序复杂繁琐。据市重点项目建设调度情况反映,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反映突出的问题有62项, 20项涉及到行政审批方面,其中涉及环保审批2项、土地报批5项、规划许可及调规7项、报建手续5项、项目调整1项,如湘江风光带河东项目、栗雨总部基地项目、欧格瑞技改项目、武广新城基础设施等项目均不同程度受到审批环节影响。
四、对投资形势的基本判断及建议
当前,中央已将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将陆续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实施结构性减税、实施363亿元财政补贴促进消费政策等,充分表明中央对加大货币供应量,扩大内需与投资的决心。随着下半年重大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各级财政支出加快,各项工程建设即将进入施工黄金季节,房价探底回升,销售形势下半年将逐步好转。综合判断,预计下半年全市投资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全年将增长35%左右。
为确保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后劲,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下步工作要着力突出“五抓”:
一抓项目建设推进。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抓紧建成投产,重点推进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城轨扩技改、南车株洲电机IGBT、北汽控股南方制造基地二期和煤电一体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一大批产业大项目与湘江风光带河东项目、武广新城基础设施项目等一批投资规模较大的城市提质与道路工程建设的推进。
二抓项目落地开工。加强跟踪落实和定期督办,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确定的项目要抓紧各项前期工作,尽早落地开工建设。尽快推动株洲通用机场、山河智能“通用航空产业”、长株潭汽车城等重大项目开工落地。
三抓项目保障用地。保障项目用地是加快投资的前提,目前我市已批回及正在报批的土地共计5万亩,但可供交付建设的熟地不多。因此要大力推进征地拆迁,解决项目用地交付问题。二是征地拆迁要与安置相结合,解决拆迁户的后顾之忧。三是加大对园区及其他闲置地和违法用地的摸底清理,加快闲置地转化利用,提升土地使用效率。
四抓项目资金筹措。一要争取国、省支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省及国家积极支持的项目,要加大衔接力度,争取国省支持。二要充分发挥十一大投融平台公司优势。全力支持高科集团和云发集团成功发行企业债券,大力支持和辅助有发行企业债券的平台公司走发债融资之路,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促进平台公司融资多元化。三要加大银企对接。各金融机构要主动为有条件有潜力的项目与单位给予信贷支持,并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一批优质企业,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四要积极推进民间资本投入。落实促进民间投资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基础设施、节能环保领域,推动平台公司与民间资本合作。
五抓项目建设服务。全面落实有关优化投资环境文件精神,将落实措施具体化、制度化。优化服务环境,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氛围。一是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推进联合审批,提高办事透明度与办事效率。对于重大项目,在证照办理、建设用地等行政审批实行特事特办,优先受理,优先审批。实行重大项目跟踪督办制,以及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各职能部门要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从引进到投产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二是要全面清理整顿收费项目,优化投资环境。在事业性收费方面,尽量减免,特别是在当前房地产市场相对低迷的形势下,市级确定的各项收费,要尽量能免即免,能缓即缓,以刺激刚性需求,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刘慧龙]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