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株洲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来源: 时间: 2012-11-0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前三季度,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株洲市委、市政府按“三个加快”目标要求,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及时出台有效措施,不断保障改善民生民利,全市经济运行总体稳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一、主要特点

  (一)宏观经济增长在较快区间之内。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市完成GDP1146亿元,增长11.9%,增幅较上半年和同期分别回落0.6个、1.2个百分点,已由快速增长区间回归到较快增长区间。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2.7亿元,增长4.3%,较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81亿元,增长13.3%,较上半年和同期分别回落0.5个、1.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609.3亿元,增长13.4%,较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71.7亿元,增长13%,较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82.6亿元,增长11.2%,较上半年和同期分别回落0.3个、0.8个百分点。分块板看,县域GDP增长13.1%,城区GDP增长10.7%

  1、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三季度,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55 亿元,增长20.5%。税收收入103亿元,增长12.9%,其中增值税7.3亿元,增长10.3%;营业税14.9亿元,增长 20.9%;企业所得税4.1亿元,增长21.4%;个人所得税1.9亿元,同比下降2.5%。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66.5%,同比回落4.5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0.2亿元,增长25.5%,增幅较同期和上半年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2、金融信贷保持活跃。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00亿元,增长23.9%,增幅较上半年和同期分别加快0.9个、5.7个百分点。本年新增贷款120亿元,同比多增39亿元。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61亿元,增长16.7%,增幅呈逐季回升趋势,本年新增存款104亿元。存贷比为54.7%,较同期加快3.2个百分点。

  3、市场物价得到控制。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涨幅较同期和上半年分别回落5.6个、0.2个百分点。市区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六升二降”格局。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1%,烟酒类价格上涨0.8%,衣着类价格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2.1%,居住类价格下降4.6%,食品类价格下降12.9%。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回落4.3个百分点。

  (二)两型社会建设在加速推进之中。1农业生产稳定增产。三季度,全市早中稻总产量达到91.9万吨,增长3.2%;晚稻播种面积为180.3万亩,增长9.2%;有望连续第九年丰收。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89.6万亩,增长4.6%,其中,油料作物46.7万亩,增长9.6%;蔬菜94.7万亩,增长6%。生猪出栏340.7万头,增长5.7%

  2、工业保持较快增长。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7.8亿元,增长14.6%,较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食品和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等六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36.9亿元,占规模工业的65.1%,同比增长15.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29.3亿元,增长15.7%,占规模工业的44.3%。企业利税降幅收窄。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91亿元,增长7.3%;实现利税总额81亿元,下降8.1 %,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8个百分点。

  3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9亿元,增长35.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9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投资383.3亿元,增长51.9%;第三产业投资356.7亿元,增长21.5%。重大项目拉动有力。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9个,完成投资68亿元,分别增长2.8倍和2.4

  4、消费市场总体平稳。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亿元,增长15%,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2.7%较同期加快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零售额364亿元,增长15%;乡村零售额26亿元,增长14.2%。多数类别商品销售额实现增长,其中,汽车类增长35%,金银珠宝类增长29.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8.1%

  5、出口持续高速增长。1-8月,全市进出口总额12.7亿美元,增长5.4%。其中出口10.4亿美元,增长68.9%;进口2.3亿美元,下降61.1 %。对美国、欧盟等传统市场出口保持平稳,分别增长6.2%11.5%;对马来西亚、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增势强劲,分别增长 1121.6倍;对日本出口下降51.2%

  6、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前三季度,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7.8%,高能耗行业能源消费量占规模工业能源消费量比重下降4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改善在经济增长之上。1、就业规模稳中有增。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围绕企业需求,以技能培训为抓手,着力化解“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问题。三季度,全市新增就业5.6万人,增长2.4%

  2、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213 元,增长14.9%同比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3.5%,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达65.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165元,增长19.5%,增速高于城镇居民4.2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21.3%,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增长29.4%,对家庭经营收入的贡献率达65.2%

  3、民生投入快速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用于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就业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达到92亿元,增长14.3%,增幅快于财政支出增幅7.4个百分点,高于经济增长幅度,其中教育、农林水事务、节能环保支出增幅均超过25%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三季度,完成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14346套,为年任务的71.8%省、市实事项目4549个考核指标中,43个考核指标达到75%以上进度要求,占全部实事考核指标的87.8%

  二、主要问题

  三季度,全市经济走势总体稳健,尽管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放缓,但经济发展稳定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当前,经济运行环境依然较为复杂,不稳定因素较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值得重视。

  (一)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从外需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外部需求不足,出口难度加大。4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年世界贸易总量增长4%,明显低于2010年的12.9%2011年的5.8%。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徘徊在900点左右,仍处于历史低位。从内需看,全国投资增速自去年6月份开始逐步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去年9月份开始结束了持续上行势头;新的刺激消费政策刚刚出台,在短期内作用还未能显现,商贸流通领域增速明显放缓,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同比下降。三季度,投资、零售额增幅同比分别回落0.1个和2.8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分别回落2.5个和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纳入统计的110种产品中有40%的产品产量下降明显。

  (二)规模工业支撑作用减弱。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一是部分重点行业支撑作用减弱。三季度,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仅增长3%,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纺织服装、服饰业增加值增长7.7%;占全市规模工业22.2%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3.9%,低于规模工业增速0.7个百分点。一方面房地产、汽车、机械制造等市场需求明显下滑;另一方面供过于求的矛盾没有缓解,产品价格不断下行。三季度,工业品价格指数一直在低位徘徊,与去年同期相比,低10.3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都呈现产品价格下降趋势,影响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益。

  二是流动资金紧张。被调查的企业中,生产经营中主要问题为资金紧张的企业达到26%,比二季度高出7.4个百分点。1-8月,规模工业应收帐款净额259亿元,比二季度增加27亿元,增长19%,比二季度提高14.1个百分点,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增幅11.7个百分点。

  三是企业效益不容乐观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22.6%,较上半年加快1.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面为7.9%,较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8.1,较去年同期回落14.9个百分点。

  (三)房地产市场依旧低迷。一是房价呈现合理回归态势。三季度,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回落13.2%。二是商品房销售收入下降。三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回落59.5个和85.2个百分点。三是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出现下降。三季度,契税减收6078万元,下降12.9%。由于房地产业上下游关联产业众多,对钢铁、建材、装饰材料、化工、家电等产业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与上半年相比,前三季度GDP增幅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影响0.3个百分点,工业影响0.2个百分点,建筑业和批零住宿餐饮业影响0.1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一)努力对接好调控政策。当前国家宏观政策预调微调的空间和必要性增大,为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提供了保障。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具体措施,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服务实体经济,加快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发展,着力开拓内需,推动消费驱动、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催生一批新的增长点,切实把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转化为趋势性回升,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波动,确保全年经济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着力开拓好产品市场。一是稳存量、抓增量。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确保产能开满打足,争取在建项目早日投达产,加快谋划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二是调结构、促转型。强化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总量做大、能耗降低。三是引导企业加强市场开拓。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城市化发展等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创新营销方式,在稳定传统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新市场。四是扶持小微企业。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三)大力拉动好内在需求。一是确保投资拉动作用不减。大力推进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增加合理投资,优化投资结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同时,积极研究政策,抢抓机遇,争取国家和省各有关部门的支持,把更多的资源引入株洲。二是努力挖掘潜在消费需求。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包括通信产品、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健身等,更好地满足居民消费升级换代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四)全力统筹好惠民工程。一是促进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推进收入分配领域改革,推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早出台、早落实,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二是巩固控物价成果。把握好政策性调价的节奏和力度,积极组织重要商品的产销衔接和调运储备,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加强价格监管,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三是加大保障性住房上市供应。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保障性住房供给规模和结构,提高中小户型和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比例,实现开发规模和有效需求的同步增长。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 周贝尔]

  [审核:陈思]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