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株洲市建筑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建筑行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12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依托投资项目建设扩大,建筑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利润、税收等再创新高。
一、2012年株洲市资质以上建筑业发展运行情况
(一)依托投资项目建设,壮大产业规模。建筑业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企业,是投资项目建设的实施主体。近五年来全市投资增幅均在35%以上,依托投资项目建设的扩大,给建筑行业带来好的发展机遇,建筑企业规模逐渐发展壮大。如湖南省第五工程公司近几年来大力承接政府投资项目,成为了株洲政府投资工程预先承包商,该公司2012年中标承接投资近2亿元的株洲湘江风光带改扩建工程、株洲市建宁国际实验学校(高中部)一期新建工程、株洲市二水厂提质改造二期工程、芦淞大桥、田心立交、王家坪立交立体绿化工程等政府投资项目。2012年,全市资质以上有工作量的建筑企业161家,比2011年增加4家;资产总计158.6亿元,增长21.5%,其中资产上亿元的企业有29个,上十亿的企业有3个。
(二)调结构、转方式效果显现。近几年来,全市建筑行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企业调结构、转方式发展,在行业中着力加强企业改制、重组。通过企业改制、重组,建筑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形成了以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占主导地位的良好结构。2012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72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81家,私营企业68家,国有企业12家,股份有限公司6家,集体企业4家,股份合作企业1家,分别占总数的47.1%、39.5%、7%、3.5%、2.3%、0.6%。2012年资质以上建筑业实现总产值、营业收入、利润分别为332.2亿元、280.6亿元、9亿元,分别增长23.2%,14.1%、32.8%,总产值在十亿以上的企业有5家,其中:湖南省第五工程公司、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两公司总产值突破50亿。
(三)房地产较快发展带动建筑业的发展。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业等相关产业发展,部分建筑企业与华晨、佳兆业、尚格等一些实力雄厚的房地产企业建立了长久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成效显著。2012年,全市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建筑企业有107家,比2007年增加了40家,吸纳从业人员8万多人。房屋施工面积1928万平方米,比2007年增长85.8%,年均增长13.2%。
(四)经济支柱地位和社会贡献作用明显。一是经济支柱地位明显增强。2012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4.5亿元,比2011年增长16.6%,对GDP的贡献率为7.4%,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二是财政收入贡献明显。2012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缴纳税金12.4亿元,占财政收入的5.8%,比2011年增长21.1%,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为5.5%;三是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增加就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农民收入,2012年末从业人员12.1万人,比2011年增加2.1万人。
(五)积极拓展业务领域。一是新签订合同额增长较快。2012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新签订合同330.8亿元,增长23.5%。二是外省业务成为发展新亮点。2012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建设工程项目遍布全国30个省市,在外省完成产值104.2亿元,增长36.1%。
二、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虽然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纳了大量的从业人员,但行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业人员以农民工和中老年人居多,懂技术的人才少。2012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18635人,占行业从业人数的15.4%,其中一级建筑师只有788人。
(二)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目前建筑业已成为中国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碳排放最大的产业,木材消耗量占全球森林砍伐量49%,建筑钢材用量占全球约50%。2012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消耗建筑钢材105.7万吨,消耗木材75.1万立方米,消耗量分别比2011年增长19.7%、11.2%。2012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用电、煤、汽油、柴油等能源的消耗量比2011年增长9%。在面对企业精细化管理、产业升级、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压力下,建筑业亟待改革创新已刻不容缓。
(三)产值利润率低。由于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工程交易成本增加,企业产值利润率低甚至出现亏损。2012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营业成本251.7亿元,增长11.3%,平均人工成本比2011年增长19.4%,产值利润率只有2.7%。2012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亏损20个,比2011年增加1个,占全部企业的11.6%,亏损过百万的企业2个,过千万的1个。
(四)发展不平衡。从各个县市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数量占全市比重来看(如下表),占比在5%以下的企业有攸县和炎陵两个县,而且炎陵的3家资质以上的建筑企业还是10多年前成立的老企业;从各县市区建筑业总产值来看,最高的芦淞区172.4亿元,占全市的半壁江山,总产值低于10亿的县区有3个,占比均在5%以下。
三、对促进全市建筑企业发展的建议
2013年建筑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消除,欧债危机的冲击仍在延续,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仍在继续,这些都使建筑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考验。株洲建筑业如何应对,冲出重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降低对房地产的依赖程度。建筑企业要加强对房地产项目工程承包订单的经营管理,受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影响,这类订单将越来越难做,建筑业的发展机遇不只是房地产热潮。作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各个产业发展带来的建设项目依然旺盛。为此建筑企业要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联动发展”的路子,做到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实现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
(二)扶持地方企业发展。地方建筑施工企业是本地建筑业发展的主力军,无论是在吸纳就业人员还是上缴税收方面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都作出了较大贡献。因此扶持地方建筑企业是促进本地建筑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株洲的一些大工程、大项目都由一些外地建筑企业承建。扶持地方建筑企业发展的措施有:一是除特殊工程外,在同等条件下,政府建设项目应优先政府投资工程预先承包商承建;二是金融机构要对优势企业予以重点信贷支持;三是政府管理部门要积极为建筑企业资质升级创造条件,支持优势企业通过改组,提升企业资质。
(三)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建筑品质。从建筑业的发展目标上来看,就是要使建筑业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现代产业,成为一个低碳绿色产业,成为一个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高贡献率的产业,所以建筑企业要努力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建筑品质。鼓励建筑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增加企业核心技术储备,促进建筑企业进入高端市场,建设项目因技术创新节约资金或者提高效益的,由建设单位按照优质优价原则,给予必要的奖励。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刘永华]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