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现状、问题及思考

来源: 时间: 2013-04-1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商品交易市场是商品流通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商品交易市场是促进商贸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2012年,株洲市紧扣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实现较快发展,市场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亿元市场现状及特点

  (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交额不断上升。2012年,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52家,比上年增加4家,总营业面积112.4万平方米,增长2.7%,年末出租摊位数2.6万家,摊位出租率93.6%,实现成交额237.3亿元,增长11.2%。从近几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亿元市场数量、摊位容量、营业面积、成交额都在逐年上升。

  (二)专业类程度较高,市场门类齐全。近年来,全市亿元市场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商品市场体系,在综合型市场与专业型市场共同发展中,专业型市场以其清晰的商品定位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市场份额明显高于综合型市场。2012年,全市亿元市场中,综合型市场14家,实现成交额42亿元,增长31.9%;专业型市场达38家,实现成交额195.3亿元,增长7.6%。总体看,全市专业市场特色明显,专业类程度较高。从出租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看,专业市场占比分别达75.5%、85.8%和82.3%。其中纺织、服装、鞋帽市场市场成交额最大,占比最高;其次是生产资料类市场。

  (三)批发市场占六成,零售市场增幅较大。在全市52家亿元市场中,以批发经营为主的市场有32家,以零售为主的市场有20家。从出租摊位看,从事批发经营有1.7万个摊位,占全部摊位数的65.2%;零售摊位0.9万个,占28.1%。从营业面积看,批发市场营业面积69.1万平方米,占60.0%,平均每个摊位的营业面积为40.7平方米;零售市场营业面积43.3万平方米,占40.0%,平均每个摊位47.7平方米,零售平均摊位面积比批发多10平方米。从成交额看,批发市场实现交易额154.8亿元,增长7.6%,实现交易额占全部亿元市场的75.2%;零售市场实现交易额82.6亿元,增长18.8%,交易额占34.8%。批发市场主导地位特征明显,但零售市场交易增幅快于批发市场。

  (四)大型市场发展迅速,集散辐射功能强劲。近几年来,全市各类大型亿元市场交易不断规范成熟、环境不断改善、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一批如株洲市中南金属物流大市场、株洲国家汽车城、芦淞服装市场群等辐射面广、吸引力强、凝聚力大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满足了各个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推动了株洲及周边地区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发展。 2012年,全市成交额超5亿元的市场有13家,实现成交额162亿元,占全市亿元市场成交总额的68.4%;超10亿元的市场5家,成交额为109.7亿元,占全市亿元市场成交总额的46.2%。中南(株洲)金属物流大市场2012年通过了国家4A级物流资质论证,实现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成为目前湖南省排名第二的大型钢材物流大市场。

  (五)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成交最大。全市商品交易市场经营范围广泛,涉及商品种类丰富,生活资料包含了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粮油食品饮料烟酒、家具、五金电料、日用品等各类商品,生产资料有化工材料、金属材料、汽车、建筑及装潢材料、棉麻、木材及制品、机电产品及设备等多种市场。2012年,商品成交额超过10亿元商品有五大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实现成交额最高,达87.7亿元,增长7.9%,占亿元市场总成交额的三分之一;其次为金属材料类,实现成交额44.6亿元,比重为18.8%,增长8.6%。

  二、亿元市场的作用

  2012年株洲市亿元市场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在连接产销、活跃流通、方便生活、扩大就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促进商品市场繁荣,满足居民需求。经过多年的建设、培育和发展,全市各类商品市场的交易范围进一步扩大,逐步形成了以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市场为骨干,初级市场为基础,多层次、多门类的市场体系,尤其是亿元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商品货源种类多、品牌全,并且价格公道实惠,购物环境也有较大改善,有的已经可以和百货商场媲美,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生产和消费需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推动了全市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发展。如株洲智超时尚广场、中国城服饰广场等早已成为株洲人服饰购物的常驻地,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员来株洲购物。

  (二)活跃地方经济,推动产业发展。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使市场所在地逐步成为商品集散中心,汇聚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为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集中交易的场所、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也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并带动了交通运输、信息、金融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如株洲(国家)汽车城投入运营已有十年,2012年成交额超20亿,汽车消费成为株洲经济新的增长点。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构成中,汽车类商品48亿元,其中近五成的成交额是在亿元市场中实现。此外,亿元市场还带动当地的住宿与餐饮、物流与配送、旅游、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扩大劳动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共进。亿元市场作为流通业的重要支柱,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创造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城镇待业人员、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发挥了重要的“社会稳定器”作用,优化了劳动力资源配置,减轻了政府负担。如芦淞服装市场群约2.8万户经营户,可解决近20万人的就业问题。

  三、亿元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株洲市加快对商品交易市场的整合改造,不断提升软硬件环境,让老百姓享受实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的发展,加快了产业聚集的步伐,增强了区域的辐射效应,但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经营方式待创新。目前,全市还有部分亿元市场仍处于低层次运作状态,经营上主要采取摊位式经营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金结算方式,不仅组织形态明显落后,而且交易方式仍然沿袭过去集贸市场的做法,与现代化流通业及信息化要求存在差距。一些亿元市场中的经营户已达相当规模,但仍以个体户登记,经营机制和经营观念还相对传统,在建立规范的企业组织形式或企业制度上没有更大的突破,制约了商品交易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二)管理水平待提升。市场发展上台阶,管理必须上水平。首先是市场的外部引导。目前,市场的监管主要还是商务部门,市场监管的力度及强度不够,缺乏系统的、完善的制约机制及发展规划。其次是市场的内部管理。目前,市场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相对偏低,专业人才缺乏,只负责消防、交通、治安等工作和协调经营户之间的矛盾,专业市场的功能拓展和制度创新不够。由于市场缺乏规范化管理,导致无序竞争、市场交易不规范、市场信息失灵等现象,这些制约了市场机制应有作用的正常发挥。

  (三)新型业态的冲击。近几年来,随着平和堂、王府井、华润万家、天虹百货等大型超市进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外资商业巨头所具有的全球化采购、现代化配送、规模化经营等优势,是株洲市亿元商品市场目前所无法比拟的。同时,电子商务兴起,网购成风,如果亿元商品市场仍然沿用过去的经营方式、管理手段,将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四、对建设株洲市亿元商品交易市场的几点思考

  (一)规划市场建设,促进市场发展。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要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辐射距离、地域环境等多种因素,制定科学、可行的市场发展规划。在加强对市场的规划和管理中,注重三个为主,即在扩大市场总量和提高质量相结合的过程中,要以提高质量为主;在注重建设和强化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要以强化管理为主;在新增用地兴建市场和盘活闲置资产相结合的过程中,要以盘活闲置资产为主,围绕市场规律,超前科学规划。

  (二)强化监督管理,规范交易行为。鉴于目前市场管理不尽规范,要加大对市场管理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强化市场监管职能。市场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加强动态监管,建立完善经营户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和惩罚制度,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要严格把好进入市场的产品质量关,净化市场,对无照经营、掺杂使假、假冒伪劣、骗买骗卖、缺斤少两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共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三)转变经营模式,做大做强品牌。鉴于市场中大量的个体经营户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制约,限制了商户及市场的壮大和发展,建议鼓励市场中上规模、上档次的个体经营户注册为法人,给予“个改企”的商户工商登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和扶持,引导商户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经营,鼓励自创品牌,做大做强企业,从而提升市场的影响力。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化水平。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市场管理部门不能仅停留在物业管理的水平上,满足于收取摊位租金,满足于为进场客户提供复印、打印、电话等一般性商务服务,而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商品交易中的作用,利用电脑网络技术,为客户提供交易信息、经营策划、法规咨询、电脑统一结算等全方位的服务,不断延伸和延长经营服务链,使市场交易企业身处小市,能皆知天下。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市场,利用网络资源尝试开展网上交易和网上结算,将原来单一的有形交易市场,变成有形商品市场和无形信息市场相结合的新型的现代化交易市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电子商务是未来商业的发展方向,有条件的亿元市场应该积极应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交易,将原来单一的有形的批发市场变成为有形商品市场和无形的信息市场相结合的新型现代化市场。同时,基于信息平台整合物流资源,提供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为网络交易的发展壮大提供优质的服务。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刘松林]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