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促消费政策效应递减、厉行节约新政的影响下,株洲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7亿元,增长13.2%,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8和0.2个百分点。从去年至今,全市消费水平基本保持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从行业结构看,批发零售业支撑作用明显。一季度,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38.3亿元,增长13.5%,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8.8%。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7.3亿元,增长10.9%,占比11.2%。批零贸易业的占比及增幅均高于住宿餐饮业。
(二)从城乡发展看,城镇市场增幅快于乡村。今年以来,全市城乡市场平稳发展,城镇消费仍占市场绝对主导。一季度,全市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7.2亿元,增长13.2%,占全市零售总额的94.5%,其中城区实现零售额111.3亿元,增长14.1%。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8.4亿元,增长12.4%。城镇市场增速快于乡村市场0.8个百分点。
(三)从企业类型看,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增幅回落。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1亿元,增长17.4%,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7.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法人企业零售额对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为45.1%,比上年同期回落30个百分点。中石化株洲石油公司、株洲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今年一季度零售额增幅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四)从消费需求看,基本生活类商品需求保持平稳,燃料、交通电器设备类商品消费需求减弱。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2.4亿元,增长18.8%,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7.7个百分点。一是基本生活类商品平稳增长。限额以上企业数据显示,基本生活类、居住类商品零售额增幅分别为24.9%、23.5%,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二是燃料类、交通电器设备类商品回落明显。一季度,燃料类商品零售额18.5亿元,增长12.1%,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11.6个百分点;交通电器设备类商品零售额14.7亿元,增长18.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2.6个百分点。
(五)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消费下降明显。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餐饮消费收入4.5亿元,增长4.9%,比上年同期回落13.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实现餐费收入2.6亿元,下降3.3%。
二、支撑市场稳步发展的有利因素
(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为消费提供现实保障。一直以来,株洲市将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工程来抓。特别是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收入倍增计划,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提供了有利保障。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收入25916元,增长14.5%,增幅排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10972元,增长17.6%,增幅与长沙持平。
(二)价格平稳为消费市场提供稳定环境。居民消费意愿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平稳、合理的价格区间有利于消费的增长。去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呈逐步回落趋势。3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8,同比降低1.1个百分点。
(三)节日、会展、旅游为消费市场提供广阔平台。一季度,传统节假日较多,如元旦、春节等,大部分商家利用假日开展促销活动刺激消费,各种汽车展、年货展等会展活动拉动了消费市场;同时,随着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的稳步推进,市容市貌日新月异,方特欢乐世界运营,来株洲旅游和考察学习的人员越来越多,全市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一季度全市共计接旅游者人610.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64万元,分别增长26.1%和28.5%。
三、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结构升级缓慢,缺乏新的消费热点。限上零售额增长过于依赖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商品。一季度,这两类商品零售额29.3亿元,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的56%,这两类商品增幅不高,影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而新的消费热点、消费行为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拓展消费空间、优化消费结构任重道远。
(二)高收入消费群体不多,低收入消费群体饱和。近年来,由于社会分配体系不健全、制约机制相对缺乏等因素,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限制居民消费需求。一方面,随着长株潭一体化,交通越来越便利,高收入人群更愿意去省城等地消费,造成株洲高消费群体的流失;另一方面,低收入人群消费局限于基本生活类消费,基本达到饱和状态,难以出现新的增长点。
(三)房价制约居民消费意愿。尽管新的“国五条”出台,但房价上涨的冲动仍旧,今年1至3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上涨的占绝大多数。如:新建商品房上涨的城市68个,二手房上涨的城市66个。近几年来,株洲房价总体呈上升趋势,商品房住宅销售均价每平方米已跨过4000元。今年3月份,商品房住宅销售均价4650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874元/平方米。房价不断上涨,促使居民储蓄增加,消费持谨慎状态。一季度,株洲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46.9亿元,增长20%。
四、后期走势判断及建议
由于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全市中低收入群体仍然较多,收入差距仍然较大;新的消费增长点形成尚需时日,消费增长后劲不足。但从中长期走势看,着力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将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生动力,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因此消费品市场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为进一步活跃市场、增强消费,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让更多人愿意消费、敢于消费。
(二)积极引导限上法人企业做大做强。目前,株洲限上商贸法人企业平均规模偏小,销售额、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等指标偏低,缺乏大型商业航母。要积极推进企业规模化、连锁化,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做大做强企业规模,打造株洲商业航母。同时,加快限上个体户的转型升级,特别是芦淞服饰市场群中大量的个体户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制约,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壮大,建议集团化经营、商场化管理,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服饰品牌。
(三)精心挖掘消费热点,培育本地电子商务市场。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消费的主要模式之一,网络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目前全市达到规模的电子商务企业没有一家,要积极培育本地区电子商务企业快速发展,抢占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一席之地。
(四)依托假日经济、旅游经济,拉长消费链条,充分发挥假日、旅游对消费品市场的带动作用。要充分利用好方特欢乐世界、炎帝陵等现有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加大旅游投入力度,加强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并适时实施一些优惠的消费措施,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对消费市场的带动作用。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刘松林]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