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汽车消费市场调研报告

来源: 时间: 2013-07-2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过去几年,汽车一直是消费品市场中的热点。今年以来,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及交通、环境限制因素增多,汽车销售增速大幅回落。为全面了解株洲市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有关情况,及时掌握汽车销售企业的运营状况,近期市统计局深入汽车贸易城,到蓝马、国龙汽贸、恒顺、华洋世纪、海联荣爵等汽车销售企业进行走访调研。通过走访并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对株洲市汽车消费现状进行分析,探寻影响株洲汽车消费增长的因素,对促进株洲汽车消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株洲汽车消费市场概况

  (一)汽车市场规模不断壮大

  一是企业数量增加。近几年来,随着株洲市汽车消费市场不断繁荣,汽车销售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全市限额以上(指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万元的零售企业和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的批发企业)汽车销售法人企业从2007年的7家,增加到2012年的45家,5年增加38家。

  二是经营品种增多。汽车销售品种从早期相对单一的品种品牌逐步拓展到以别克、上海大众、现代、一汽大众、东风日产、丰田等四十多个品牌,价格区间从低端的3万元涵盖到100万元以上,可供消费者选购的空间扩大。

  三是销售规模扩大。全市限额以上企业汽车销售额从2007年的5.88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48.23亿元,增长7.2倍,年均增长52.3%,是消费品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商品。限额以上企业汽车零售额占全市限额以上法人企业比重由2007年的12.3%提高到2012年的22.9%。

  四是从业人员增加。2012年全市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共吸纳就业人员1729人,比2007年增加1318人,增长3.2倍。汽车销售市场已形成一定规模。

  五是资产规模壮大。全市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资产总额从2007年的7.56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7.55亿元,增加19.99亿元,增长2.6倍,年均递增21.5%。

  (二)民用汽车拥有量快速增长。自2007以来,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一直呈快速增长态势。2012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为22.01万辆,是2007年的2.7倍,比2007年增加13.98万辆。

  二、株洲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现状

  (一)增幅高于全国低于全省。2013年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汽车类零售额22.2亿元,同比增长17.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

  (二)汽车销售比重上升。上半年,限额以上企业汽车类零售额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7%,分别比一季度末、上年同期提高0.7个、0.2个百分点。

  (三)低排量轿车受青睐。据调查,株洲市居民家庭购车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态势,即以单价在10-15万元之间的中档、小排量车型为主流。株洲市汽车销售的主力产品以1.6升以下的车型居多。据重要商品购销存统计,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售出的10123辆轿车中,1.6升及以下排量的轿车,占轿车销售总量的74.2%。

  (四)拉动作用明显。汽车作为一种价值高的耐用消费品,对消费品市场增长带动作用较强。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7.1%;在汽车销售行业的带动下,拉动石油及制品类商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39.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两类商品合计实现零售额61.83亿元,占限额以上法人企业零售额的比重为55.9%,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1个百分点,对全市零售总额的贡献率为23.2%。

  (五)盈利能力增强。在宏观经济低位运行形势下,株洲汽车销售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强化财务管理,盈利能力明显增强。1-5月,限额发上汽车销售企业三项费用合计7743万元,同比下降6.1%,比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增幅低18.7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3610万元,同比下降6.7%;财务费用865万元,同比下降31.4%。实现利润总额4751万元,同比增长56%,比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利润总额增幅高27.4个百分点。

  三、当前汽车消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增幅回落。受经济增速下行影响,2013年上半年汽车销售形势相对低迷,汽车零售额增幅逐月回落。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统计,汽车销售逐渐降温,增幅逐月回落。2月份因过春节放假,全市限额以上企业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9%,3月份增长27.8%,为上半年增幅最高的月份,随后逐月回落。4、5月份回落到24.2%、20.8%,6月份下降6.1%。

  (二)规模偏小。当前,全市汽车销售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缺乏有实力、竞争力强的销售企业。2012年全市45家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户均销售规模1.04亿元,年销售过5亿的企业只有1家,占全市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的2.2%;过亿元的企业14家,占全市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的31.1%。经济总量比较小,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三)贡献降低。上半年,限额以上批零企业汽车类零售额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个百分点,分别比一季度、上年同期降低0.1个、1个百分点;对全市零售总额的贡献率为9.6%,分别比一季度、上年同期降低0.6个、4.9个百分点。

  四、影响因素分析

  (一)宏观经济影响。上半年,全国GDP增长7.6%,比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全市GDP增长10.2%,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一方面对汽车需求动力相应有所减弱。据走访调研,汽车经销商一致认为宏观经济形势低迷,将对汽车销售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增速回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放缓,居民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将降低,影响汽车消费。

  (二)消费政策影响。在购置税减征、汽车下乡以及以旧换新等政策的刺激下,汽车消费市场经历了几年的高速增长,市场已经消化了很大一部分购买力。随着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逐步退出,汽车消费市场理性回归,增幅放缓。

  (三)使用成本偏高。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与一般消费品不同的是它除了购车费用外还有各种使用成本。购车阶段需要承担增值税和购置税,以及验车费、牌照费、入户费等多种费用,使用阶段还要支付车船使用税、油料费、过路费、车辆保险费、年检费、停车费等必要开销及汽车零配件更换、意外修理费等额外开销。按目前私家车一年养车费用在1.5万元以上,这对一般城镇居民是一项不小的开支,对农村居民负担更重。买车容易养车难成为制约居民汽车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四)交通环境因素。经过近几年爆发式增长之后,汽车需求已经开始受到能源、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从目前株洲市的情况看,制约汽车消费的交通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停车难。全市大多数建于上世纪的居住楼房没有车库与停车位;而新开发的居民小区,虽然有相应配套要求,但由于成本因素,车位车库的数量与价格很难满足住户需求。目前无论是生活住宅区、商场、市场、超市还是其它公共活动场所,停车位紧缺,停车难的现象非常突出。

  (五)农村市场制约。2012年末,全市乡村住户78.1万户,乡(镇)村人口占全市的73.5%。据城乡居民住户调查,全市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12.1辆,农村居民仅5辆,不到城市居民的一半。农村水平尚处在较低阶段,市场潜力尚待进一步开发。

  五、对全年汽车消费市场走势预测

  今年以来,汽车零售额增速回落,是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退出以后市场的一种正常反应,也是市场的一种理性回归,而且这种回归有利于汽车消费市场的结构调整。

  据调研,多家企业认为今年汽车消费市场很难实现快速增长,但支撑汽车消费稳步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株洲市汽车消费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很大,对后期销售形势还是比较看好。

  一是汽车销售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为完成销量,企业增加销量考核任务,加大促销力度,有些公司采取了电话、网络等促销方式,尽力抢占市场,提高销量。

  二是汽车经销商对汽车市场的前景普遍看好。认为目前房地产低迷,国家不会对汽车消费进行打压,下半年国家有可能会再出台一些鼓励政策,如加快二手车置换、旧车提前报废等等。年内株洲市也将举办多次车展,这对活跃株洲汽车消费会有一定的推动。

  六、促进株洲市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市场的发展与消费能力密切相关。当前,要保持株洲汽车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保持株洲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增强消费后劲。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城乡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为汽车消费打牢基础。

  (二)降低使用成本。汽车使用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影响居民对汽车的购买热情。为降低汽车使用成本,应大力推行节能、经济型小排量轿车、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规范汽车服务行业收费、完善汽车保险服务等,使广大购车者不但买得起车,更用得起车。

  (三)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石油价格上涨是大趋势,交通环境压力加大,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将是汽车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发展、使用清洁能源汽车,不仅有助于提升株洲汽车产业竞争力,也有助于维护株洲生态宜居城市的美名。抓住株洲作为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试点城市之一的机遇,立足北汽控股、南车时代电动等企业现有轿车和客车产品,重点发展新能源轿车和新能源客车。争取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补贴和省政府对株洲电动汽车发展的支持,加快建立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和公用充电设施建设。出台像减免购置税这样的政策来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四)推行公车改革。从宏观方面看,政府公务用车改革,不仅能压缩行政成本,还可以拉动私人汽车消费需求。实施公车改革,规范公车使用,给予符合条件者适当合理的用车补贴,促进一部分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汽车消费能量释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家用轿车市场的繁荣发展。

  (五)开拓农村汽车消费市场。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对微型车、经济型轿车和农用车的需求进一步加大。要逐步建立完善农村汽车流通网络,积极引导销售企业提高汽车营销和服务水平,为汽车下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激发农村、农民的消费潜力。

  (六)发展总部经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株洲重点发展的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一,生产企业有15家,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亿元,增长48.4%。生产整车的有株洲北汽汽车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但目前这些单位都没有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销售公司,按统计方法制度,这部分单位的销售额不能纳入商贸统计。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蔡冬文]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