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稳中趋缓 企稳回升面临挑战

——上半年株洲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 时间: 2013-07-2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按照打造株洲经济发展升级版的总要求,致力维护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着力破解难题,全力推进项目,大力拓展市场,努力扩大生产,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但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主要指标增速趋缓,企稳回升面临挑战。

  一、运行特点

  (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工业表现突出

  1、第一产业保持稳步增长。上半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9亿元,同比增长3.9%。一是种植业全面增产。上半年,全市粮食作物面积217万亩,增长1.1%。油菜籽总产量4.6万吨,增长36.8%。蔬菜总产量102.3万吨,增长7.6%。二是养殖业平稳增长。上半年生猪出栏230万头,增长1.2%;牛出栏3.5万头,增长3%;羊出栏27.9万只,增长2.5%;家禽出笼1023.1万羽,同比下降4.2%。第一产业稳定增长,有力保障了全市农产品市场供应,确保市场物价的稳定。

  2、工业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399.2亿元,同比增长12%。一是工业运行高开稳走。上半年规模工业增幅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二位。二是工业用电量稳步增长。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用电量呈稳步增长态势,增速居全省第三位。上半年,全市工业用电量32.7亿千瓦时,增长10.1%,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4.7个百分点。

  3、第三产业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0.2亿元,增长8.7%。其中,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7.2亿元,增长21.8%,较一季度加快7.2个百分点。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735.2亿元,增长19.4%。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为912.2亿元,增长19.5%。存贷比为52.6%,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占运输业49.2%的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保持15%以上的增幅。

  (二)三大需求协同给力,投资拉动强劲

  1、投资持续强劲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6.4亿元,增长34.7%。一是重点项目支撑有力。上半年, 500万以上投资施工项目1612个,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128个,同比增长14.3%。本年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39个,同比增长8.3%。二是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分别完成投资194.4亿元和432亿元,增长32.8%和35.6%,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增幅快于公有制经济投资2.8个百分点。

  2、消费需求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6亿元,增长13.3%。一是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长18.2%,其中石油、汽车、家电三类重要商品增长14.4%。二是吃、穿类商品增速提升。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8.1亿元,同比增长25.5%,增速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法人企业实现零售额6.3亿元,同比增长25.7%,增速同比提高7.5个百分点。三是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红火。上半年,全市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额为3.2亿元,同比增长43.8%,增速同比提高11.7个百分点。

  3、外贸出口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14.5亿美元,增长33.9%,其中,出口12.3亿美元,增长36%,出口总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第2位。进口2.3亿美元,增长23.9%。

  (三)三大收入同步增加,民生显著改善

  1、企业利润稳步回升。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3.4亿元,增长15.4%,亏损企业亏损额7.5亿元,下降26.1%。实现利润36.6亿元,增长6.6%,同比加快27.3个百分点。

  2、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4.7亿元,增长10.2%,其中税收收入81.9亿元,增长7.6%;非税收入42.8亿元,增长15.5%。实现地方收入81.85亿元,增长13.6%。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2.7亿元,增长28.7%。

  3、民生保障明显加强。上半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用于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就业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达到88.5亿元,增长39.8%,增幅快于财政支出增幅11.1个百分点。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首次突破1千亿元,达到1050.6亿元,同比增加141.8亿元,增长15.6%。上半年,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44项58个考核指标中,达到进度要求的考核指标有42个,占比为72.4%,其中: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13个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年任务,占比为22.4%。

  二、面临挑战

  上半年,虽然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状态,经济稳中求进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但受国际经济深度转型,国内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影响,经济中速运行特征明显,在没有重大利好政策出台的情况下,全市经济运行仍面临下行压力,企稳回升面临挑战。

  (一)主要指标增速放缓。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幅为10.2%,较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12.5%回落2.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幅从一季度的12.5%回落到上半年12%,较去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从一季度的37.4%,回落到上半年的34.7%,较去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类存款、贷款增幅从一季度的21%、22.3%,回落到上半年的19.4%、19.5%。

  (二)支柱工业增长乏力。上半年,占全市规模工业65%的276家大中型企业增加值仅增长9.3%,较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低于规模工业2.7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份额最大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按全市规模工业增幅计算,影响生产总值增幅1.05个百分点。

  (三)房地产业下滑严重。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中商品房新房销售面积从一季度同比增长8.6%,回落到上半年同比下降16.5%,影响全市生产总值增幅0.5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个改企”工作,提高经济质量。要加大 “个改企”工作力度,加快“个改企”工作进度,积极调整经营者结构,充分挖掘现有潜力,促进个体经济做大做强,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增加经济总量,促推经济发展升级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切实服务企业发展,帮助企业解决突出问题。一是帮扶大中型企业拓展市场,增加订单,提高设备利用率,努力扩大生产。二是深入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三)加大房地产业促销力度,有效增加商品房新房销售面积。要挖掘信贷资源,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开发商开发热情,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加大促销力度,提高消费者购房欲望。

  (四)大力发展产业项目,增强经济后劲。从长远来看,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新增企业是经济增长的活力之源。1-5月,全省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1家,主要分布:长沙8家、湘潭2家、衡阳4家、邵阳3家、常德4家、益阳4家、郴州10家、永州15家、怀化1家。据郴州测算,今年新增工业企业拉动当地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4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仅申报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家。要确保全市经济发展升级,重点要抓好招商引资,招法人、招总部,增强要素保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确保有项目进园,有项目落地,有企业投产,有新增企业申报。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周贝尔]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