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株洲市经济呈现整体平稳 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来源: 时间: 2013-10-3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紧围绕“三个率先”的总目标,以加快转型升级为总战略,千方百计抓项目,想方设法稳增长,倾尽全力保民生,在各种挑战中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破浪前行,全市经济保持整体平稳、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但后期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一、运行特点

  (一)宏观经济整体平稳。一是从生产总值增幅看。1-9月,全市生产总值1269亿元,同比增长10.4%。与一季度的10.4%、上半年的10.2%比较,生产总值增幅波动在0.2个百分点。宏观经济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波动上行的趋势。但企稳回升基础不牢。与前些年高速增长时期比较,中速运行特征明显。二是从市场物价涨幅看。1-9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指数101.9%,与一季度的101.2%、上半年的101%,物价指数多月在1-2%的区间运行,波动不大,保持平稳。三是从就业形势看。1-9月,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43.83万人,增长5.6%。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4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4万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二)产业经济稳中有进。一是战胜多种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农业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前三季度,全市早、中稻产量91万吨,增长2.3%,油菜籽产量4.6万吨,增长36.8%。肉猪出栏339万头,负增长0.6%;家禽出笼1436万只,负增长2.9%。第一产业增加值88亿元,同比增长2.1%,为生产总值增幅贡献0.16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5%。二是挑战重重困难和新增长点不多压力,第二产业保持稳定增长。1-9月,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594亿元,增长12.4%,虽然较去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但高于上半年0.4个百分点,高于1-8月0.3个百分点,企业生产形势有所好转。规模以下工业1-9月增长7.4%,高于1-8月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749亿元,同比增长11.7%,较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为生产总值增幅贡献6.8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5.8%。其中:工业为生产总值增幅贡献6.14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9.1%;建筑业为生产总值增幅贡献0.7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8%。三是破解市场需求不足的难题,第三产业保持稳中有升。1-9月,第三产业增加值432亿元,同比增长9.9%,分别高于一季度和上半年1个和1.2个百分点。为生产总值增幅贡献3.3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2.7%。其中:占第三产业比重48.6%的非营利性服务业(以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幅推算)、营利性服务业(以第三产业营业税、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增幅推算),对生产总值贡献率达18.4%;批发零售业贡献率为5%;房地产业贡献率为3.2%;金融业贡献率为2.6%;交通运输业贡献率为2.4%;住宿餐饮业贡献率为1.1%。

  (三)增长动力稳中增强。一是投资高位运行。在国家银根趋紧、投资刺激政策淡出的情况下,1-9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4亿元,同比仍保持31.3%的增幅,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二是消费稳中趋升。1-9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亿元,增长13.6%。与一季度的13.2%、上半年的13.3%比较,有回升的趋势,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三是出口持续高速。1-8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7.27亿美元,同比增长36.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13.65亿美元,增长31.4%,进口总额3.62亿美元,增长58.5%。

  (四)市场要素保障稳定。据人行统计,1-9月,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940亿元,同比增长17.5%。全市存贷比为53.5%,较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据电力统计,1-9月全市电力消费量同比增长8.9%。其中,工业电力消费量同比增长14.9%,同比提高20.6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提高4.8个百分点。据运输统计,1-9月全市公路货物运输量、周转量分别增长17%和15%。

  (五)经济结构有所提升。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扣转型升级,转方式、调结构,经济结构进一步提升。一是产业结构有所优化,第三产业比重提升。1-9月,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7:59:34,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同比分别下降0.2个和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结构有所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1-9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60亿元,增长16.6%,高于规模工业增幅4.2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比重为44.4%,较上半年提高2.5个百分点。二是投资主体结构有所优化,民间投资比重提升。1-9月民间投资增幅为39.3%,高于全部投资增幅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达64.1%,较去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三是外贸结构有所优化,民营外贸比重提升。1-8月,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10.71亿美元,增长3.76倍,高于全市进出口增幅339.5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2%。

  (六)人民生活保障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进一步增多。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063亿元,同比增加15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为2.72万元,增长15.3%。为民办实事工作进展顺利。1-9月,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44项59个考核指标中,达到进度要求的考核指标有47个,占比为79.7%,其中: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等27个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年任务。民生工程投资68.2亿元,同比增长117.8%,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61.7个百分点。民生支出进一步得到保障。1-9月,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为121亿元,同比增长31.4%,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69.8%。

  二、趋势分析

  目前,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出现缓慢复苏、企稳好转的迹象。从今年的二季度起,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第二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化季率修正为增长2.5%,预期增长2.2%。 在经历了漫长的衰退期之后,欧元区经济重回增长,欧元区经济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3%。全国经济虽然前阶段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目前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趋势。

  (一)从全国主要经济实现指标来看。全国生产总值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提高到7.8%,在预期的目标区间之内,波动幅度不大。前三季度物价总体基本稳定,除2月份和9月份 CPI超过3%以外,其他各月的物价指数基本上都在2%—2.5%左右的区间运行。前7个月,全国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在8.9%—9.3%之间波动,7、8、9月增速分别为9.7%、10.4%、10.2%,增速呈逐月提高趋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保持在20%以上,特别是第二产业投资增速逐季提高,由年初的15.6%,上半年的15.6%,提高到三季度的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一季度的12.4%,上半年的12.7%,提高到三季度的12.9%;进出口总额三季度增长6%,增速高于二季度1.7个百分点。

  (二)从全国经济先行及同步指标来看。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1%,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社会预期趋稳;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也表现出稳定增长态势,前5个月在4.3%—5.5%之间波动,6-9月分别为6.3%、8.8%、13.7%、10.4%。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明显,由3月的3.2%,6月的5.7%,到9月的8.1%;反映大宗商品物流情况的铁路货运量8月增长7.3%,在7月份实现今年首次正增长(4.7%)的基础上继续加快。

  (三)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导向来看。从一季度开始党中央、国务院有序地围绕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经济平稳运行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例如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的行政体制改变,还有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这些都为企业经营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有利于激发民营企业的投资活力。加大棚户区改造,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包括前段时间出台的“宽带中国”的战略,鼓励信息化消费,新近又出台支持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这些方面都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内需潜力。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在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可能性比较大。

  地区经济是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发展的经济。经过分析判断,我们认为,有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有全国经济的企稳回升,有改革、创新红利的释放,有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全市经济后期也将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运行趋势。

  三、主要问题

  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环境逐步向好,全市经济稳中求进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全市经济运行也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但受全市经济结构性矛盾和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经济增长动力仍然不足,主要经济指标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与年度目标比较有差距

  1、生产总值。1-9月全市生产总值增幅为10.4%,比年度目标低1.6个百分点。

  2、规模工业增加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4%,比年度目标低3.6个百分点。

  3、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增长4.9%,比年度目标低10.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比年度目标低10个百分点。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比年度目标低2.4个百分点。

  (二)与全省各市州比较有差距

  1、生产总值。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0.4%,增幅居全省第5位,与增幅最高的长沙相差1.4个百分点,增幅位居株洲前面的依次还有郴州(10.8%)、湘潭(10.7%)、益阳(10.5%)。

  2、规模工业增加值。前三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2.4%,居第3位,增幅低于长沙1.1个百分点,低于益阳0.2个百分点。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居全省第4位,比最高的长沙低0.3个百分点,比湘潭、邵阳低0.1个百分点。

  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31.3%,前8个月增幅居全省第11位。

  5、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前三季度全市增幅为22.3%,排全省第13位,仅高于张家界的10%的增幅。

  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前三季度全市增幅为17.2%,排全省第11位。

  (三)经济增长动力仍显不足。一是从行业看,支柱产业支撑仍显不力。1-9月,占全市规模工业65%的367家大中型企业增加值仅增长10.5%,较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低于规模工业1.9个百分点。受市场需求下降和订单减少的原因,占规模工业份额最大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仅增长5.2%,按全市规模工业增幅计算,影响生产总值增幅0.7个百分点。二是从区域看,经济增长很不平衡。1-9月,城区生产总值增长10.1%,低于全市增幅0.3个百分点,县域生产总值增长10.7%,高于城区增幅0.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8%,低于全市增幅2.6个百分点,县域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4.7%,高于城区增幅4.9个百分点。城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32.4%,高于全市增幅1.1个百分点,县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30%,低于城区增幅2.4个百分点。三是从企业看,新增规模工业企业严重不足。从长远来看,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新增企业是经济增长的活力之源。1-9月,全省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10家,主要分布:长沙31家、湘潭26家、衡阳6家、邵阳32家、常德14家、张家界5家、益阳22家、郴州31家、永州26家、怀化4家、娄底12家。全市仅株洲县新增1家。

  四、对策建议

  从目前来看,尽管全市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但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不容乐观。需要坚定信心,集中精力,强化举措,聚集发展正能量,进一步巩固经济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

  (一)努力抓好主体服务。一是服务经济方式要转型升级。要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的调度分析与监测,提前做好预测预判,切实采取相应措施,协调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努力做好为市场主体发展服务工作。同时,要针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出台相关经济刺激政策,着力保证全市经济稳中有升。二是企业经营形式要转型升级。要加快“个改企、小升规”工作进度,积极调整经营者结构,充分挖掘现有潜力,提高全市经济质量,增加经济总量,促推经济发展升级。

  (二)着力抓好项目建设。近年全市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在60%以上,2012年为63%,虽然目前全市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但短期内全市经济增长仍需依靠投资的拉动。而要确保投资较快增长,就要抓好项目建设。一是要抓好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要抓好招商引资活动中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推动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建设,尽早发挥投资效益。二是要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年初确定的全市259个重点项目,其中还有计划累计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的72个项目未投资,影响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对此要集中要素,整合资源,实施全过程管理服务,全面加强工作调度,定期督查工作进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土地、拆迁、资金等方面的难题,力争提前竣工达产。

  (三)全力抓好产业发展。一是要改变管理模式,即由抓企业(项目)为抓产业发展,由项目招商改为产业招商。由一名市级领导挂帅组成产业发展协调团队,从产业规划布局、招商引资、项目报批与建设、企业投产、协调服务等全程跟踪,一以贯之,一抓到底。二是要着力产业集群培育。集群发展轨道交通、汽车制造、航空装备等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和帮助南车、北汽、南航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提质发展烟花、陶瓷等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金融、商贸、旅游、文化创意等服务业龙头企业,不断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托农业资源,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周贝尔]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