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运行平稳有进 后期增长压力犹存

一季度株洲市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 时间: 2014-04-3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一季度,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转型升级,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四大攻坚战”,全市经济发展延续行稳有进、温和回落运行态势。但是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后期增长压力较大。

  一、整体经济运行平稳

  (一)三次产业平稳增长

  1、农业生产稳中有增。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1亿元,增长3.1%,其中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分别完成增加值4.8亿元、0.2亿元、14.9亿元和2.6亿元,分别增长3.5%、4.6%、2.4%和5.6%,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0.6亿元,增长7.3%。全市种植结构调优。优质稻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将超过200万亩,比上年增长2.9%。集中育秧稳步推进,面积达80万亩。

  2、规模工业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204.2亿元,增长12.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7个百分点。从企业看,大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2.4亿元,增长9.5%;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3.2亿元,增长9%;小微型工业企业78.6亿元,增长17.8%。从行业看,铁路、航空、有色金属等传统主导行业延续去年下半年发展态势,完成增加值53.4亿元,增长13.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1.7亿元,增长14.4%;电子通信、服饰、食品、医药等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2.6亿元,增长20.1%。从产销看,全市规模工业销售产值588.1亿元,增长10.5%;规模工业产品销售率95.7%。全市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100.2亿元,增长11.9%。

  3、规模服务业较快增长。1-2月,全市18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9亿元,增长43.4%。其中,租赁商务、居民服务和文体娱乐三行业共6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增长29.5%。

  (二)投资消费双轮驱动

  1、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4亿元,增长23.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5.5个百分点。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9亿元,增长72.3%;第二产业完成113.6亿元,增长29%,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11.8亿元,增长28.1%;第三产业完成106.9亿元,增长16%。从基础设施投资看,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3.2亿元,增长4.9%;全市167个基础设施项目已进行施工,占全部施工项目数的17.5%,其中新增亿元项目3个。

  2、消费市场较为活跃。一季度,全市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9亿元,增长13%,比1-2月提高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从行业分类看,零售业、住宿业增幅提高。全市批发业13.9亿元,增长14.1%;零售业143.1亿元,增长13.4%,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住宿业2.2亿元,增长13%,同比提高11.3个百分点;餐饮业16.7亿元,增长8.4%。从商品用途看,吃类商品增长最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吃类商品零售额8.7亿元,增长30.1%,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用类商品零售额29.3亿元,增长19.3%;穿类商品零售额4.9亿元,增长9.7%;烧类商品22.3亿元,增长19.5%,同比提高7.4个百分点。

  (三)三大要素支撑有力

  从金融市场看,一季度,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67.2亿元,增长15.6%,较1-2月提高0.7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998.1亿元,增长13.4%,其中,单位中长期贷款329.4亿元,增长11.7%,较1-2月提高1.6个百分点。

  从公路运输看,一季度,全市完成公路货运量35.6亿吨公里,增长15%,增幅继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增幅与1-2月持平。公路客运量4008万人次,增长16.3%,较1-2月提高1个百分点。公路运输总周转量37.4亿吨公里,增长14.7%。

  从电力消费看,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16.3亿千瓦时,增长9.5%,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全社会电力消费量27.5亿千瓦时,增长4.3%,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四)民生100工程进展顺利

  1-3月,全市“民生100”工程106项146个考核指标中,达到进度要求的考核指标有36个,占全部考核指标的24.7%,其中:“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确保城乡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11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年任务,占7.5%。

  二、后期增长压力犹存

  从国际形势看,虽然总体趋势向好,但是一些不稳定、不确定性的因素较多,经济复苏较为缓慢。从国内形势看,国家正处于经济增长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结构不优、产能过剩、财政和地方债务风险等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经济增长乏力。从全市经济形势看,受市场需求萎缩,工业产能过剩和宏观经济整体下滑等影响,全市部分经济指标增幅持续回落,后期增长压力继续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点项目支撑力度不够

  从重点项目投资总额看,一季度,全市重点项目计划投资规模收窄,今年158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325亿元,较去年减少65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目标仅为17%。从新建项目规模看,一季度,全市新增亿元投资项目8个,较去年同期减少3个,仅占新开工项目的1.3%,较去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新增亿元项目总规模为38亿元,平均规模3亿元,其中无一个项目总额达5亿元。大项目偏少,好项目不多,重点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不够。

  (二)部分产业增幅同比回落

  从第一产业看,畜牧业发展形势较为严重。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今年以来,生猪收购跌到目前的11元/公斤,跌破近两年来的最低点,每出栏一头猪要亏损250-300元。全市出栏肉用牛、肉用羊和肉用家禽2.2万头、13.9万只和599.2公斤,分别下降2.3%、1.1%和6.8%。

  从第二产业看,部分行业增幅同比回落。受产能过剩、经营成本上升、出口市场减少等影响,陶瓷、水泥、玻璃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29.1亿元,增长6.7%,同比回落11.8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4.5亿元,增长10.1%,同比回落10.7个百分点;建筑业产值80亿元,增长11.9%,同比回落10.3个百分点。

  从第三产业看,房地产业回落明显,1-3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4.9亿元,下降15%;商品房销售总额27.4亿元,下降13.5%;商品房销售面积60.4万平方米,下降20%。

  (三)财政税收增收压力较大

  今年以来,受经济增长趋缓、结构性减税等因素的影响,全市财政收入增幅延续去年增幅放缓趋势,财税增收压力进一步加大。一季度,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57.6亿元,仅增长1.2%,同比回落9个百分点,是2009年6月以来的最低增速。其中,税收收入34.6亿元,下降5.3%,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0%,下降4.1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营业税下降4.7%,租赁商务、居民服务和文体娱乐业营业税下降14.8%。全市30家重点税源企业中,有16家企业的税收增幅出现下降,其中下降幅度超过30%的高达14家,南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家重点企业分别下降了75.2%、79.8%和45.6%。

  (四)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受市场需求萎缩、经济下行压力增长、融资和用工成本上升等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1-2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收入298.4亿元,增长6.4%,同比回落15.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8.6亿元,增长21.3%,同比回落32.5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9.9%,下降1%,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8.9%,增长5.7%,同比回落3.2个百分点。

  三、今后发展对策建议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突出农产品加工,全力扶持龙头大企业。二是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税收减免、财政支持、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三是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促进现代物流业、科研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四是力促县域经济统筹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步伐。培育壮大特色经济,着力发展县域经济的优势产业。

  (二)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一是助推非公经济快速发展。首先要健全服务体系,规范行政行为,为非公企业发展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其次要加强银企合作,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多渠道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最后要加大创新力度,加强品牌管理,研究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二是促进三驾马车协同拉动。首先要优化投资结构,拓宽资金渠道,实现从“数量”投资向“效益”投资方向转变;其次要全面激发城乡消费市场潜力,积极培育消费热点,从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多方面建立保持消费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最后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拓展境外贸易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三)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一是要抓好招商引资工作。针对当前全市重点项目支撑力度不够,要抢抓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建设标准厂房,锁定长三角、珠三角等目标市场,抓紧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推动项目落地。二是要争取国家、省级项目和资金。针对当前国家和省在涉及社会民生、环境保护、高技术产业、保障性住房和农田水利等方面的项目建设资金扶持,各级各部门要精心策划项目,加大跑省进京力度,力争我市新增一批项目挤进国家和省规划的“笼子” ,尽可能多地争取国省支持。三是要抓项目开工。各县市区要明确今年重点开工项目的时间节点,加快审批节奏,缩短审批时限,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开工。四是要抓建设进度。深入项目建设一线,为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解决实际难题,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按计划顺利推进,尽快实现竣工投产。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张海清]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