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转型发展、稳中有进”的态势,全市从业人数不断增加,职工收入平稳增长。
一、 主要特点
(一)从业人数不断增加。2013年末,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45.52万人,比上年增加3.3万人,增长7.8%。其中在岗职工41.88万人,比上年增加4.17万人,增长11.1%;其他从业人员3.64万人,比上年减少0.11万人,下降2.9%。
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5.81万人,比上年减少0.98万人,下降5.8%;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0.99万人,比上年减少0.09万人,下降8.6%;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28.72万人,比上年增加4.37万人,增长18%。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最多,占全部从业人员的63.1%。
从执行会计制度看,企业从业人员33.76万人,比上年增加2.84万人,增长9.2%;事业单位从业人员8.18万人,比上年增加0.55万人,增长7.3%;机关单位从业人员3.2万人,比上年减少0.12万人,下降3.6%;民间非营利组织从业人员0.13万人,比上年减少0.04万人,下降24.8%;其他单位从业人员0.25万人,比上年增加0.07万人,增长39.7%。企业从业人员最多,占全部从业人员的74.2%,民间非营利组织从业人员最少,仅占0.3%。
从国民经济十九个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以及教育业从业人员增加最多,分别比上年增加1.05万人、0.95万人和0.55万人。
(二)工资总额较快增长。2013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02.47亿元,比上年增加29.04亿元,增长16.7%。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91.63亿元,比上年增加28.3亿元,增长17.3%。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0.84亿元,比上年增加0.74亿元,增长7.3%。
(三)职工收入平稳增长。2013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45112元,比上年增加2864元,增长6.8%。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6319元,比上年增加3012元,增长7%。
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最高为股份合作制企业,达58852元,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别是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58354元和46825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速最快的是股份合作制企业,达27.8%,居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别是城镇集体单位和股份有限公司,增速分别为14%和11.8%。
从执行会计制度看,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最高,达46559元,其次是企业46389元,机关单位45566元,居第三。从增速上看,其他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速最快,达21.6%,机关单位增速最慢,仅为2.8%。
从国民经济十九个行业看,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居前三位,分别为77694元、66724元和50259元。农林牧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居后三位,分别为24985元、31940元和32406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速放缓。尽管全市职工收入平稳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速比上年回落4.1个百分点,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速比上年回落5.5个百分点。
(二)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行业间的工资水平差距仍然明显。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合作制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比联营企业高23074元。从行业看,金融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比农林牧渔业高52709元,与2012年的46593元相比,差距拉大了6116元。
(三)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县市区工资水平差距较大。2013年城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1094元,增长9.8%,县域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9493元,增长2.5%。城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比县域高11601元,增速比县域快7.3个百分点,差距显著。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坚持以企业工资指导线为依据,兼顾效率和公平,市场机制调节和政府调控指导相结合的企业工资分配机制。完善企业工资收入调控体系,指导企业依法建立内部分配制度,规范企业工资分配行为,促进职工工资收入稳步增长。
(二)进一步遏制收入差距增长趋势。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特别突出限制过高工资收入、保障最低工资收入、保持平均工资收入适度增长三条主线,实行直接管理与间接调控相结合,事前控制与事后监督调节相结合。
(三)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管全市职工收入平稳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日益显著。建立相应政策合理确定企业经营者收入与职工工资分配的比例尤为重要。工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部门可根据企业经营状况、经营责任、经营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经营者收入水平,并把企业一线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情况作为对经营者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四)进一步扩大就业渠道。发展经济是增加就业的根本途径,经济进一步发展,才能缓解就业压力,保持就业稳定。要加大经济发展的力度,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罗莱]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