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株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稳增长”,大力开展了“项目攻坚年”和“企业帮扶年”活动,1-5月,全市经济呈现出“平稳运行,稳中有进”的态势。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一是规模工业平稳增长。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400.8亿元,增长6.7%,与1-4月持平。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波动。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3.5亿元,增长4%,较1-4月回落11.4个百分点。三是社会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亿元,增长11.4%,较1-4月提升0.1个百分点。四是财政金融增长趋缓。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7亿元,增长9.9%,较1-4月回落3.9个百分点。完成各项税收总收入75亿元,增长9.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8.5亿元,增长12.3%,较1-4月回落6.5个百分点。5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584.6亿元,增长18.4%,较1-4月提升2.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297.3亿元,增长7.1%,较1-4月回落0.8个百分点。
(二)半数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省监测的6项月度指标,有3项指标的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项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项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9%,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4%,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③规模工业增长6.7%,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3项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①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9.4%,低于全国13.8个百分点;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低于全国5.6个百分点;③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2.3%,低于全国1.3个百分点。
(三)多数指标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省监测的6项月度指标,有4项指标的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项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1项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项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①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低于全省10.5个百分点;②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9.4%,低于全省8.2个百分点;③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2.3%,低于全省4.1个百分点;④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9%,低于全省1个百分点。1项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4%,与全省持平。1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模工业增长6.7%,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
(四)半数指标增幅在全省排位后退
省监测的6项月度指标中,有3项指标的增幅在全省排位较1-4月后退,3项排位不变。3项指标排位后退: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居全省第11位,后退4位;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全省第14位,后退4位;③固定资产投资居全省第14位,后退8位。3项指标排位不变:①规模工业增加值居全省第3位,排位不变;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省第10位,排位不变;③商品房销售面积居全省第10位,排位不变。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工业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一是在经济中占比高。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6%(全国为33.84%,全省为38.18%),为全省最高,目前其增速对全市GDP的增速起了决定性作用。而全国、全省核定的工业增加值增速都很低,全市虽然高于全国、全省水平,但规模工业也仅增长6.7%,离8.5%的目标要求相差1.8个百分点,加之规下工业一季度出现-5.2%增长,目前共影响GDP增速1.46个百分点。二是内部结构不优。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和一些新兴产业的增速快,但总量较小,而现有的支柱产业增幅低于规模工业增幅。1-5月,全市规模工业中占比最大的(16.3%)轨道交通装备业实现增加值同比下降3.7%,较去年同期回落12.6个百分点,影响规模工业增速0.7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增幅低于全市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全市大型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5.7%,低于规模工业增幅1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6.3%,低于规模工业0.4个百分点。去年,全市去除清水塘工业区的基数,工业增长可提高1个百分点,而今年1-5月这样计算反而降低0.3个百分点。三是没有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5月,全省新增规模工业企业96家,全市新增27家“四上”企业,无一家规模工业企业(房地产业企业11家、限上批发零售业企业12家、建筑业企业2家、服务业企业2家)。四是规模企业效益指标不太乐观。1-5月,全市工业增值税下降20.7%,在全省排位靠后,对省核定市的工业增加值造成较大影响。1-4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较去年同期回落20.7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出现了瓶颈性约束
一是基数较高。去年二季度全市GDP增幅排名由全省第9位前进到第4位,主要是靠服务业拉动,全市非营利性服务业、房地产服务业和财政八项支出分别增长了14.5%、11.5%和20%,形成了较高的基数,今年的目标要求三产业再增长11.5%,目前测算仅增长10.8%,影响GDP增速0.3个百分点。二是规模服务业企业个数减少。1-5月,全市虽然申报了2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但总数仅为275家,比去年底还减少了6家,总数在“3+5”城市群居第5位(长沙1103家,常德427家,衡阳425家,岳阳346家)。且企业规模偏小,全市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服务业企业仅有8家,占规模服务业企业单位数的2.9%。
(三)投资方面的问题集中显现
一是基数很高。由于几年来株洲市布局建设了很多重大项目,吸收了大量的投资,到去年底统计的投资额达到2181.4亿元,增长18.7%,占全市当年GDP比重达到93.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高于长沙市18.6个百分点,居全省GDP前5名城市的第一位。而投资额与GDP不同,其存在“基数归零”效应,每年的投资都是新增投资,要在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较快增长难度较大。二是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的投资少。首先是项目个数减少,到5月底,全市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数为332个(郴州894个、长沙849个、永州580个、常德453个),比去年同期减少792个,减少70.5%。其次是投资总额减少,全市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下降34.8%,占全市除房地产以外固定资产投资的48.8%,同比回落27.2个百分点;而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占全市除房地产以外固定资产投资的51.2%,同比提升27.2个百分点,数据质量风险加大。三是民间投资下降。全市完成国有投资同比增长34.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0.1个百分点;完成非国有投资同比下降12.2%,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3.8%,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09个,投资总额同比下降67.9%。四是工业投资下滑。全市完成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8.7%。工业投资占全市投资的38.8%,较去年同期回落12.6个百分点。全市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19个,较去年同期减少562个,减少了82.5%,这些项目投资总额同比下降63.3%。
三、几点建议
下阶段,株洲一方面要谋划长远,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的总战略,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立足当前,采取一些对策措施。
(一)要将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定海神针。就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发展民营经济,再快见效也要到一两年后,经济发展长期靠政府投资来支撑是不行的,但在当下的宏观形势下,我们必须抓住政府融资环境宽松的机遇,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支撑作用,这一措施见效最快。一是加快推进一批项目。重点加大中车大道、田心大道、铁东路、河东风光带沿江大道、北环线、湘江大道、城际铁路连接线、东城大道、莲易高速公城市绿荫行动等现有开工项目的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尽量多的形成实物量。二是集中开工一批项目。在1-5月全市已开工54个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对一批有条件的项目,我们要倒排时序、倒逼进度,全力以赴在6月份再集中开工一批个项目,确保上半年重点项目新开工超过100个。三是前期项目要加快转化。突出抓好列入今年重点项目计划的33个重点前期项目的前期工作,尽快转化为开工项目。同时,要切实抓好5000万元以上项目的入库工作,争取一批项目进入统计“笼子”。
(二)要通过推进服务业更快发展来弥补工业发展的不足。工业短期快速回升有困难,服务业发展还有潜力,当前要突出抓好两个关键:一个是要加快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要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发展服务业集聚区的重大决策,加快落实《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株洲市城区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加快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用优惠政策引导集聚区内非法人企业转法人企业,加大对大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建设大平台,设计策划大活动,加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精准投放。另一个是要拉长科技服务业这块短板。今年1-5月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营业额负增长58.1%,只要上半年科技服务业“由负转正”,服务业发展还可以提升。
(三)要把解除影响重点项目推进的拆迁问题做为促发展的突破口。精准解决中车大道、田心大道、铁东路、河东风光带沿江大道、北环线、湘江大道、城际铁路连接线、东城大道、莲易高速公路和城市绿荫行动等“九路一行动”的拆迁交地、施工环境等突出问题。只要这些突出问题解决了,“九路一行动”的投资速度都会大大加快,具体是三个措施:第一个措施就是实行每周跟进拆迁进展,每周通报一次,责任交办一次,通报情况同时报腾飞书记、卫国市长。第二个措施就是制定目标,在拆迁和重点工程考核中,如果“九路一行动”没有完成目标,就算其他的完成了也不能评先评优。第三个措施就是严格落实处罚措施,市里将针对各地的工作推进情况,按照年初“项目攻坚年”活动动员会和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暨“项目攻坚年”工作讲评会作出的规定,严格落实到位。
(四)要充分发挥好平台公司和园区在稳增长中的骨干作用。企业和园区是稳增长的两支重要力量。当前,平台公司无论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发展方面,都具备挑大梁的能力,在民营企业投资能力和投资意愿低迷时,要通过园区和政府平台公司的积极作为来提振他们的信心,为民营企业创造投资和发展的机会,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支持平台公司发展,要在全市形成一种“全市围绕项目转,部门围绕企业转”的良好氛围。同时,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是园区的两门基本课,有些园区这方面乏善可陈,要给园区施加压力,严格考核园区这两项指标。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 张海清]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