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株洲经济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有优”的态势

来源: 时间: 2016-08-04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株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稳增长”,主动适应新常态,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大力开展了“项目攻坚年”和“企业帮扶年”活动,上半年,全市经济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有优”的态势。

  一、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一)总体平稳,运行态势筑底企稳。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幅处在合理区间,符合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和规律。具体表现在“五个稳”。一是经济增长稳。上半年,全市完成GDP1027.6亿元,增长7.5%,较一季度提高了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八位,呈现阶段性企稳态势。二是工业生产稳。上半年,全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70.1亿元,增长6.8%,较一季度、1-5月分别上升0.2、0.1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全省0.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三位。此外,全市工业用电量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6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三位,工业运行出现筑底回升迹象。三是农业基础稳。上半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4.7亿元,增长3.2%,较一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全省0.1个百分点。四是市场消费稳。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亿元,同比增长11.5%,较一季度、1-5月提高0.2、0.1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全省0.1个百分点。五是民生指标稳。城镇新增就业2.9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0.95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控制在合理区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1元、9655元,分别同比增长8.5%、9.1%,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物价指数上涨2.2%,维持温和增长态势。

  (二)稳中有进,指标增幅逐月提升。上半年,全市11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与一季度相比,为“6升5降”:①GDP增长7.5%,较一季度提升0.1个百分点;②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2%,较一季度提升0.7个百分点;③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5%,提升1个百分点;④工业增加值增长6.3%,提升1个百分点;⑤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6%,回落1.2个百分点;⑥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8%,提升0.2个百分点;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回落8.3个百分点;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提升0.2个百分点;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4%,回落0.5个百分点;⑩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回落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回落0.4个百分点。

  (三)进中有优,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在稳步推进,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加速集聚。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持续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6%,快于第二产业3.1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投资完成506.5亿元,增长28.7%,高于工业投资49.4个百分点。从工业内部来看,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明显快于传统产业,上半年,航空、汽车增加值分别增长27.8%、37.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与此同时,高耗能产业投资134.9亿元,下降23.6%。二是新的动能加快成长。加快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上半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95万户,其中企业新增4383户,新增“四上”企业29家。发展新动能正在不断积聚,上半年,全市新签约项目共46个,到位资金213.6亿元。三是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尤其以“互联网+”为核心特征的新型消费业态和与居民消费质量提升的相关行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市限上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增长37%,其中文体用品及器材零售额增长16.6%、医药及医疗器材零售额增长32.6%,旅游总收入增长18.5%。四是财税金融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9亿元,增长12.4%,比去年同期快3.4个百分点。全市各项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2694.3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324.8亿元,分别增长19.3%、7.7%。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面临的困难挑战较多,稳定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一是固定资产投资下滑严重。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376个,比上年同期减少927个。从结构看,民间投资下降13%,工业投资下降20.8%。二是新旧动能转换尚需时日。尽管新动能正在加速成长,但短时间内还难以全面接续替代旧动能,经济增长对投资拉动、央企发展的依赖仍然较大。上半年,轨道交通产业增加值下降5.7%,部分重点监控企业税收负增长,新增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小,新引进项目和企业形成产能、税收的不多。三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融资难问题突出,上半年,全市工业企业贷款余额130.9亿元,同比下降10.6%。同时,受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影响,1-5月规模工业应收账款净额增长24.9%,产成品资金占用额增长3.2%。四是进出口形势仍然严峻。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乏力等因素的影响,进出口延续了去年以来的下滑惯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下滑。1-5月,全市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6.5%,市内较多外贸企业进出口业绩下降,。

  三、几点建议

  下半年,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要看到经济运行基本面长期向好具有坚实支撑。全市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咬住目标不放松,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精准发力,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发展。

  (一)抓项目,扩投资。在消费需求疲软、进出口下滑的形势下,投资拉动成为稳增长的关键,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在社会投资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加快推进一批项目。重点加大全市现有开工项目的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尽量多的形成实物量。二是集中开工一批项目。在全市已开工的重点项目基础上,对一批有条件的项目,全力以赴再集中开工一批项目。三是前期项目要加快转化。突出抓好重点项目计划的前期工作,尽快转化为开工项目。

  (二)调结构,优服务。在工业增速无法实现大力拉升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是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一要加快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要加快全市服务业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用优惠政策引导集聚区内非法人企业转法人企业,加大对大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建设大平台,设计策划大活动,加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精准投放。二要拉长科技服务业这块短板。抢抓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运用的机遇,实施“互联网+”五年行动计划,推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健康食品与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医药食品等行业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智能检测、全产业链追溯等互联网新模式。

  (三)兜底线,促扶贫。改善民生民利,既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也能促进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一要大力推进脱贫攻坚。抓好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劳务输出和就业扶贫等,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五大工程”建设,重点要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二要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好省里下达的民生实事任务,一手抓好市里的“民生100”工程。切实推进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项目建设。三要不断强化社会保障。推进农村低保与精准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对失去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实施兜底保障脱贫。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和电力医保并轨。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 张海清]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